资源简介 广播和电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从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电磁波的发射、接收过程 课前准备 仪器材料:半导体收音机、共振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问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提问2: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 无线话筒、无线电广播、电视等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声音和图像是怎样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的呢? 板书:广播与通信 思考、回答问题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波速=波长×频率 音频、视频、射频信号和调制 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8页上“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 调制”部分,了解 “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射频信号”、“调制”等概念. 提问3:请问“搭载”是什么意思? “类比”用鸽子传递信件时,鸽子是信息的“载体”,讲解“搭载”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课本 思考、回答问题 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通过引导学生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电磁波的发射问题.板书:一、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1、电磁波的发射 播放“电磁波的发射”课件. 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 结合“广播电台”动画,“类比”信鸽讲解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发射过程中载波发生器、话筒或录音机、调制解调器和天线的作用. 发射出的电磁波,必须像回收信鸽一样的进行接收,才能完成信息传递的全过程. 板书:2、电磁波的接收 播放“收音机”动画,讲解电磁波的接收过程. 演示“摆的共振”实验,“类比”说明:调谐器的作用是选取所要接收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让学生认识到接收过程中天线、调谐器、检波器、扬声器的作用. 用半导体收音机演示调谐过程. 问题7:收音机是发射信号还是接收信号的? 播放“世界广播发展历程”视频片断. 描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和老师互动,讨论无线电信号的发射过程.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摆越摆越厉害. 归纳得出:的电台发射信号,收音机接收信号.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传递声音一样,只是具体方法不同. 板书: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播放“电视台发射过程”和“电视机接收过程”动画. 组织学生描述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播放视频“电视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电视发展历程”视频片断. 描述电视信号的发射、接收过程. 小结 提问4: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与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完成的.电磁波的发射工作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承担,接收工作是由收音机和电视机来完成的. 调制器、调谐器是二个不同的装置,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它们的不同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思考物理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