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磁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会用波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可以人为地获取电磁波,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军事的影响; (3)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科学服务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 电磁波的产生. 课前准备: 1.教学用具:可调光台灯、中波收音机、手电筒、移动电话、水槽、小木棍 2.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电磁波的存在与产生: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波的例子,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交流. 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 使用遥控器打开或关闭教室内的电视机; 使用手机和校外的某人通话; 多媒体展示电视塔的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电器是怎样工作的 电视塔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做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 教师做产生声波的演示实验; 教师做产生电磁波的演示实验(既教材中的“实验与思考”);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与电磁波有关事例. 通过看到的信息和自己列举生活中有关电磁波的现象,明白这些信号的传递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电磁波产生的原因 电磁波的传播与速度:通过视频、图片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同学猜测的结论. 观看宇航员与地面技术人员对话的视频; 观看几张木星探测器发回的清晰照片; 提出问题:电磁波的传播有什么条件? (和声波相比较) 证明你们的猜测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c=3×108m/s 提出问题:光和电磁波速度相同,意味着什么? (教师做简单的解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作用不同.) 学生通过讨论,根据前面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经验猜测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自然会想到前面做过的真空铃实验.选择器材,自己动手验证结论. 光是电磁波 电磁波的速度、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采用类比的研究方法,以形象的水波为例,让学生通过图形的直观学习,对公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播放动画,水波的形成; 放映电磁波的特征图,并和水波的纵截面图比较 在图中介绍波峰、波谷、波长等概念. 提出问题:电磁波的速度、频率、波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分析通过以往速度公式的理解可得出表达式: 波速=波长×频率 电磁波的应用:分组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相互交流,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互动式学习. 教师请每组的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课堂练习: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综合频道)的中心频率为60.5MHz ,求它对应的波长 学生把在课下从书刊、杂志、网上获取并整理好的信息向同学展示.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大量有关电磁波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感觉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电磁波的这一抽象事物的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