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案

资源简介

思维课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思维课堂的实现从精心备课开始。




周第
课时
章节
第三课
课题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经历着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定“四个自信”;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
教学媒体
PP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学法指导
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师生的探究活动。相互交流,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
问题思维化导学
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时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
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干出一片新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取得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结合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的理论品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干出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什么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教学教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
问题思维化导学
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什么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讲授新课: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阅读材料,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材料: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找寻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那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风雨如晦的年代,在各种“主义”都用尽却灾难益重、危机更深的绝境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浪淘沙始见金”。走俄国人的路,走社会主义的路,这就是结论。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但路在脚下,自己的路还要靠自己走,没有人会帮你走路,也没有人会背你走远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上下求索,找到了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己的路,这就是作为中国革命“上篇”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的“下篇”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苏联的经验。经过实践,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经验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们后来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在卓绝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历过严重曲折,这些经历,都印证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的历史必然性。
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读教材内容及P36“相关链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地位。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阅读教材内容及P37第一个“相关链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问题、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4.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阅读教材内容及P37第二个“相关链接”,理解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5.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成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国外交.mp4?),思考中国为什么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和重要意义阅读教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和重要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及如何发展阅读教材P39及第二个“相关链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如何发展、坚定文化自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教材P40“探究与分享”,谈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这句话?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贡献者和主要创立者。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决定性贡献。
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体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民族复兴正确道路。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画卷,以清晰的脉络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以充分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强大的历史逻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这一历史逻辑的现实要求和生动表现。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阅读材料,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地位。阅读材料,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问题、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阅读材料,理解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阅读教材,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主题。思考问题:中国为什么能?阅读教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和重要意义阅读教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阅读教材P39及第二个“相关链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如何发展、坚定文化自信。阅读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这句话?
6588
教     学过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
问题思维化导学
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时
35
分类作业
估时
板书设计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和重要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及如何发展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