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空气 《1.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空气 (二)科学探究: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三)科学态度、STSE: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二、 教学重点、难点: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气球、注射器、吸管扇子、海绵、碎砖头、石头、粉笔、水槽、水。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袋子里有什么?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3个袋子,里面装的什么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子冒气泡等办法)。 2.借助教师提供的物体(针、水)),想办法证明袋子里用空气。 3.师生共同来验证猜想结果。 教师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 探究活动,利用注射器、气球、吸管、塑料袋等器材找空气。 导语:怎样可以找到空气呢?(板书找空气) 多媒体出示注射器、气球、吸管、塑料袋。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这几样物体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找到空气呢?(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用想到的办法去找到周围的空气。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板书泡泡图……) 教师小结: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我们是可以借助物体感觉和观察到的。那你能用这些方法找到这些物体中的空气吗? 探究活动,发现物体中有空气(问题——猜想——实验)。 多媒体出示粉笔、海绵、碎砖头、石头 1.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中有没有空气呢? 2.学生小组预测:预测物体中是否有空气存在,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3.怎么证明其中是否有空气。(说出预测理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导语:大家的预测有所不同,到底谁是正确的呢?怎么验证呢?(生:实验)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来。 5.小组汇报结果,同时将结果与预测进行对比,理解实验结果和预测不完全相同,并不代表预测没有意义。 教师小结:不仅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物体中也有空气。所以我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板书)那是因为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把它叫作大气层。 拓展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下地球穿的这件漂亮的“外衣”呀!(观看大气层视频) 结束 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留心观察,下节课我们在共同探讨有关于空气的科学知识。 板书: 1.哪里有空气 931545221615 2237740-26035 1998980904875找 空 气 找 空 气 3514725215265…… …… 2376170220345 89154022860 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