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2)直到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使用尺测量长度,会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2)体会和感悟我们在进行测量时,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3)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标准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队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本节课就是从训练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驾驶,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以及长度的测量解决措施: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放大和缩小被测物体的尺寸以及使用白板工具的尺,反复纠正和练习尺如何使用、读数。从而是学生掌握重点。教学难点:机械停表的读书解决措施: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本人开发出能够是指针任意随讲授者意愿旋转停表指针的机械停表,找出几个学生容易读错时间,多次联系,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讲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感觉是不准确的,甚至不正确,同时让学生体会测量的必要性。观察这幅图片,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我们感觉是帽子高CD更长?下面我们以AB为标准,将其与CD线段作比较。发现是一样长的。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红色和紫色两圆点重叠后就会变成了紫红这样将两圆点,继续拖拽紫色远点上移,当两圆重叠后变成了一个紫红色的圆点,说明了两圆点的面积是等大的,可见人的感觉是不准确的,要想准确测量量必须使用测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种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通过展示以下图片,让学生观察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让学生观察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结果都是相同,引发视觉错觉和真实结果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然学生认识到测量的必要性。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将要展现的内容一一呈现,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展现的内容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画出AB和CD两条线段,并利用图片拖拽功能,将两条线段拖拽到,分别于帽檐直径、帽子高重合。2.授课时,学生认为帽子高CD更长。利用拖拽和旋转图片功能,拖出来帽子高CD,将其作为标准,用帽子高CD与其进行比较,发现是一样长的,引发学生视觉和真实长度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刻的认识到测量的必要性。3.利用拖动复制功能,将中心圆点拖出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在原位置保留中心圆点。利用白板中调节图片透明度这一功能将原图片透明度调制70%。调透明度以后,红色和紫色两圆点重叠后就会变成了紫红色,这样将两圆点,继续拖拽紫色远点上移,当两圆重叠后变成了一个紫红色的圆点(如下方有图),这样更有力的说明了,两圆点的面积是等大的,从而让学生从直观的感受认识到人的感觉是不准确的,要想准确测量量必须使用测量工具。探究与合作让学生认识到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对事物的长度进行比较。要想比较,就需要要选择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单位,也就是国际单位制。使学生知道单位的重要性,在学习任意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前,都要先学习该物理量的单位。在遥远的古代没有测量长度的工具,古代人用什么进行测量呢?大禹将自己的身高定义为一丈,用来测量长度。据说“丈夫”一词出典于此。??“咫尺天涯”中的“咫”的含义是,古代妇女将手伸展开,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古代妇女常用其进行布匹长度的测量。可见人的身上就藏有测量长度的工具。你知道人的哪些身体部位可以当做测量长度的工具吗?(学生回答:一拳,手掌宽,指甲宽,一咫等)你能用这些人体藏有工具测量出课桌的宽度吗?你测量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结果是多少?哪谁的课桌更宽一些呢?6拳和2.5咫那个更长一些呢?无法比较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见由于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地知道长比宽多多少。这时间要选择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单位,也就是国际单位制。你们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吗?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展示大禹和一咫的图片吗展示大禹和一咫的图片。学生用身体隐藏的工具测量课桌的宽度学生回答:用的是拳,测量结果是6拳。用的是咫,测量结果是2.5咫。学生表示困惑,无法进行比较。学生思考后回答:“选取的标准不一”学生在小学学过,所以可以顺利回答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进率为一千。米、分米、厘米、毫米,进率为10。展示大禹和一咫的图片,让学生对一丈和一咫以直观的感受。利用白板的动画功能,依次呈现人的身体部位大约长度,让学生认识到人身体上的尺的大约长度,知道如何用身体部位估测长度。课堂小练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以及对长度的估测。让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联系。找两位同学到白板上进行书写。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将要展现的内容一一呈现,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展现的内容上。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笔”的功能,让学生在白板进行练习和书写。教师使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对学生答案进行批注。利用橡皮擦功能,对错误答案进行及时批改。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3.利用“拖动复制”功能,让学生给题中填上适合的单位。将白板笔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小组讨论互助学习1.让学生知道长度的的测量工具。2.会使用尺进行长度的测量。3.经历测量过程,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长度之美,体会物理之美1.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吗?你们都见过哪种尺?要想更精确的测量长度,还有什么测量工具?2.认识尺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尺又怎样的区别呢?3.如何正确摆放尺。4.如何读数。观看视频了解从宏观宇宙的到微观世界长度的跨越。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并与其他同学的尺对比,找到区别并回答除主要区别在于量程、分度值、单位、和零刻线的位置不同。活动三:让学生观看几个常见错误摆放尺的操作。活动四: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如何正确摆放尺,之后小组讨论如何正确摆放尺。活动五: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如何正确摆放尺,让另一位同学总结如何正确摆放尺。活动六:读数练习:1.白板展示正确读数方式,并练习读数。2.白板呈现老师的卡通形象,通过两把不同的尺。3.练习读物体长度,是学生掌握重点。4.小组活动: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活动四:观看视频了解从宏观宇宙的到微观世界长度的跨越。1.使用“聚光灯”功能,一一展现学生说出的尺,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呈现的内容上。2.最后撤消“聚光灯”功能,把所有的常见尺呈现给学生。再次复习。符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加深记忆。3.利用图片遮盖和拖拽的功能,一一呈现尺量程、分度值、单位、和零刻线的位置。一一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利用白板动画功能逐个呈现常见的错误操作。5.最终呈现正确操作,以及归纳如何正确摆放尺。展现了强大的图示功能。6使用“放大镜”功能将局部放大,方便学生读数。7.利用“遮盖”功能,先后呈现两把不同的尺,让其进行读数,并让学生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通过结果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分度值越小的尺,测量结果越精确。不同分度值的尺读数也是学生易错点,利用白板,对比呈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8.由于右侧尺的分度值小,“放大镜”这一功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不方便读数,利用“屏幕捕获功能”,将局部图片捕获下来,将其拖拽变大,放大的倍数比“放大镜”功能更多,学生更容易看清楚。利用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让学生观看视频。白板视频播放功能可以随时快进,后退,增大和减小音量,十分方便。这是传统PPT演示文稿所不具备的功能。时间测量的导入1.会估测时间。在感受到宏观宇宙浩瀚和微观世界的美妙的同时,请同学们估测以下这段视频的时长是多少?实际时间是三分四十八秒。可见人估测时间也是不准确的,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的测量。学生估算视频时长并回答。学生动手小组讨论互助学习1.知道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2)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活动一:学生交流总结。利用白板的动画功能依次展示,便于让学生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展示的内容上。1.让学生掌握停表如何读数。2.会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3.感受时间之美,感受物理之美1.练习停表的读数。2.练习使用机械停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变慢四百倍,回事怎样一番情景呢?活动一:学生练习停表的读数。分组实验:(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2)观看视频,使用停表测量刘翔跑110米栏所用的时间。(3)测量“拼图游戏”所用时间。课内拓展:但时间变慢四百倍1.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图片旋转”功能,和“改变图片中心旋转点”功能,笔者自制出停表读数软件。该软件可以让分针和秒针任意随讲授者意愿旋转停表指针,找出几个学生容易读错时间,多次对比练习,突破难点。并且使用“笔”这一功能让学生对结果进行书写。实现课堂互动性。2.视频播放刘翔110米栏比赛。让学生对刘翔刘翔110米栏比赛进行测量。激发学生练习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的主动性。观看中国人的骄傲——刘翔的比赛,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动画旋转”功能呈现拼图,利用“图片拖拽”功能开发出了“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既引发学生练习机械停表测量的热情,又对有效突破难点有很大帮助。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本节课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拓展性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后拓展性延伸。1.对生活中物品的长度进行估测,之后用刻度尺测量并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2.自制水漏钟,和周期为一秒的摆钟。3.上网了解尺和钟表的发展历史结束语让学生体会物理之美,鼓励学生注意学习过程的点滴积累和珍惜时间。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长度)生命之光积于秒内不惜光阴无以致辉煌(时间)。希望同学能感受到物理之美,爱上物理,爱上物理课堂。利用白板插入音乐的功能,给结束语配上音乐,让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的双重感受上体会长度和时间之美,体会物理之美。附随堂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典型例题1.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_________(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____(3)一只茶杯的直径为0.95__________(4)物理课本长26.0___________(5)正常人平静时的一次心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s.2如图所示,如果尺子的单位是cm,木板的长度是________cm.二练习1.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2.用一个卷尺来测量某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正确的记录为2.736米,则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单位是( )A.分米B.米C.毫米D.厘米3.如图所示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A.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3.80cmB.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2.8cmC.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0cmD.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cm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C.D.5.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6.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