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科第1册课型:新授课4.4升华和凝华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11月日第周班级:姓名:老师寄语:各位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关键!请督促你的组员独立完成前置作业。批改完组员的前置作业后小组长签名。【定向指导】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前置作业】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汽化过程是一个(“吸热”、“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是,;液化一个(“吸热”、“放热”)过程。2、我们可以将物体按照它们的熔化温度分为两类:和。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它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3、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做升华。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列举两例)4、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做凝华。冬季常见的就是凝华的产物。【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请各小组组织交流前置作业二、展示分享请各小组展示前置作业三、拓展提升1、固态的碘受热直接变成是一种升华现象;气态的碘蒸气直接变成是一种凝华现象活动1:学生观看碘升华和凝华的视频。学生思考: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吗?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先把冰熔化,使其变为液态水,这个过程(“吸热”、“放热”);再让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这个过程(“吸热”、“放热”)。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那么它是一个(“吸热”、“放热”)过程。凝华的过程正好与升华相反,它是一个(“吸热”、“放热”)过程。2、课堂练习:解释下列现象(1)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2)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4)电灯用的时间长了,灯泡上会发黑;(5)人们常说“下霜了!”。这种说法科学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根据箭头的指向写出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并在其后注明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的过程。【检测反馈】1.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3.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的缘故。4.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5.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6.如图6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2)(4)C.(3)(4)D.(1)(3)10.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1.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12.如图示,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怎么变化,为什么?13.实施人工降雨时工作人员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小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图6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