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功课型新课第1课时(共1课时)主备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以及功的单位;会解功的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使用简单机械时“省力”和“省距离”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功的概念。通过功的定义理解“做功”与“不做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功的计算难点判断是否做功教学准备斜面小车、砝码、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杠杆分为哪几类?分别有何优缺点?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费力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在计绳重、摩擦和滑轮重时,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什么?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分别是什么?定滑轮:F=GS=h动滑轮:F=G/2S=2h滑轮组:F=G/nS=nh我们发现,在使用杠杆、滑轮时,省力的要费距离,省距离的经费力,有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功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什么是功?师:当你将物体举高时,你要消耗你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举起高度相同时,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的力越大,消耗的化学能越多,力做的功越多;对于同一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消耗的化学能越多,力做的功越多。可见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有关。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读一读]阅读课本P14页,完成下列填空:1.功的计算公式:其中F表示________,单位;S表示_____,单位;W表示_______,单位。2.功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功的主单位是,简称,用字母表示。1J的物理意义:感知:若从地上拿起一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大约为______________J。2、做功了吗?【想一想】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距离的方向垂直。【议一议】课本旅途11-28所示的几种情景中,人做功了吗?为什么?【算一算】活动:11.3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做一做】将木板的一端抬起一定的高度,使之与水平面成某夹角,这就构成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至高度为h处,测量并计算出拉力F对小车所做的功,填入下表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使之上升高度h,测量并计算出拉力F对小车所做的功,填入下表.3、改变物体的重力或斜面的倾斜程度再做几次实验序号F/NS/mG/Nh/mFs/(J)Gh/(J)123【议一议】使用斜面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省力费距离不能省功【总结】在使用机械时,有时省力,有时省距离,无论哪种机械都不能省功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某人肩扛100N的重物,在下列情况下,他对物体做功的是(C) A.人站在原地不动B.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 C.沿缓坡匀速前进了lmD.上述三种情况下都做了功.例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做功300JB.做功100J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例3:起重机吊起质量为200kg的重物匀速升高5m后又匀速水平移动了5m,则在这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做功 (D) A.1000J B.2000JC.9800J 、19600J。例4:20N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N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50_J,重力对木箱做功_0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200_J.例5: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两次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例6: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320N的沙袋。滑轮重20N,不计摩擦与绳重。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匀速2m,则建筑工人的拉力所做功是多少?答案1280J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功的计算公式W=FS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3、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轼五、作业课本P17WWW1、2、3六、教学反思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