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运动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2.学习研究微观世界規律的方法:实验——猜想——验证3.结合分子作用力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二.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三.教具:烧杯、清水、香水、集气瓶、NO2气体、铅块、酒精、肥皂、纸、棉线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宏观物体的运动问题: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怎样运动的?(二):新课教学:1.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的知识思考: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板书: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体的分子处于什么状态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板书:二、分子的运动3.尝试探究: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去尝试探究分子的运动。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好,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并填入表格。物体状态现象结论气态液态固态4.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完成的表5.归纳点拨:在归纳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以上三种现象的原因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2)以上三种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这是什么现象?板书:1、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3.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6.尝试讨论:在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扩散现象?学生尝试思考回答(演示香水扩散)问题:既然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散开而聚合在一起并保持一定的体积?学生尝试:铅块实验提问: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尝试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呢?演示:肥皂膜实验问题:(1)究竟是谁在拉棉线呢?这说明了什么?(2)既然分子间存在着引力,那么它们会不会由于相互吸引而无间隙地团聚在一起呢?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问题:(1)体积1+1≠2,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了什么?(2)这个实验间接地说明了什么?板书:2、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尝试讨论: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呢?学生尝试:撕纸有何感觉?小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以致可以忽略了。(三):小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尝试练习: 1.扩散现象表明() 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体积很小 2.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的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3.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4.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不能将打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五):评价激励感悟升华。同学们在:实验-现象-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中有何收获?你有何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