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磁铁有两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铁粉的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磁性最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主动发现磁铁有两极,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磁铁两端吸铁能力最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磁铁两端吸铁能力最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曲别针、铁粉、条形磁铁、摔断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磁铁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 生:磁铁能吸铁,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铁。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磁铁。 二、探究新知 1、课前探索,提出问题 ①小实验《谁的吸铁能力大》,教师出示ppt。两个大小一样的条形磁铁和一枚曲别针,比一比条形磁铁的中间和条形磁铁的一端谁的力气大,将曲别针放置在中间,问“我将手放开后曲别针会怎样”。 ②教师展台演示。 ③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曲别针被条形磁铁的一端吸引……) 2、作出猜想 谈话:曲别针为什么会被磁铁的一端吸住? 孩子猜想,做出解释。 谈话:从《谁的吸铁能力大》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条形磁铁的一端和中间的吸铁能力不一样。你认为条形磁铁哪个部位的吸铁能力最强呢? 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在动手验证之前,请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铁粉等),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①设计实验方案。要求: 1.小组讨论、设计。 2.设计好方案后请思考如何汇报。 3.完成后请抱臂坐端。 ②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要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后面的发言作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引导孩子完善实验方法。) 4、动手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简单的结论。 要求:1.小组合作按照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快速、安静地完成实验,完成的小组请抱臂坐端。 5、学生汇报交流(ppt提醒汇报交流的内容:1.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2.观察到了什么现象?3.最后能得出什么结论?) 6、教师小结:条形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强,称为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表示。 7、拓展活动 谈话: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条形磁铁有两极,蹄形磁铁也都有两个磁极吗?一截摔断的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猜一猜,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展台演示,用实验证明蹄形磁铁和一截摔断的条形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8、教师总结: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磁铁有两极。 三、拓展应用 谈话:在做实验过程中大家是怎么清理桌面上的铁粉的?? 磁铁不仅在实验中有应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现在潘老师遇到一个问题,谁能帮帮我?(ppt出示:想办法,怎样能快速地将地上洒落的大头钉拾起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