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A级 合格达标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解析: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矢量,A正确,B错误;瞬时速度是某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矢量,C错误;速度计是测量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D错误. 答案:A 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叙述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火车以76 km/h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 B.子弹以6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公路上雷达测速仪测得一卡车速度是56 km/h D.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是4 m/s 解析:根据瞬时速度对应一个时刻或对应一个位置,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可判断A项的速度对应一个过程,是平均速度,而B、C、D选项中的速度对应的是一个位置或时刻,是瞬时速度.故选B、C、D. 答案:BCD 3.电动自行车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按规定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限速2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解析: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是指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限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B正确;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瞬间的速度,即瞬时速度,故C错误;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故D错误. 答案:B 4.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路程为2h、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 B.路程为2h、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0 C.路程为0、位移为2h、平均速度为0 D.路程为2h、位移为h、平均速度为 解析: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指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题中位移为零,故B正确. 答案:B 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解析:平均速度v==m/s=0.17 m/s,C正确. 答案:C 6.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出现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高压力现象.某同学买了青岛到泰安的高铁票,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该趟车09:32发车,全程历时3小时22分钟,行程约为470公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9:32表示一段时间 B.该列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5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5 m起点位置处的瞬时速度 C.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40 km/h D.该趟列车的最高速度约为140 km/h 解析:09:32表示出发时间,表示动作的发生,为时刻,A错误;高速运动时,速度很大,5 m所用的时间很短,故这5 m内的平均速度可看作这5 m起点位置处的瞬时速度,B正确;全程的路程约为47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3小时22分钟,即3.37 h,由此可求出的是平均速率约140 km/h,由于不知道位移,所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根据题意不知道列车的最高速度,C、D错误. 答案:B B级 等级提升 7.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先以5 m/s的速度运动一段时间,接着以2 m/s的速度运动相等的时间,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1;若该物体以5 m/s的速度运动一段位移,接着以2 m/s的速度运动相等的位移,其平均速度为v2,则v1、v2的大小关系是( ) A.v1>v2 B.v1<v2 C.v1=v2 D.不确定 解析:物体的总位移为:x=5t+2t=7t,则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5 m/s. 全程的运动时间为:t=+=,则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 m/s≈2.9 m/s. 故v1>v2,A正确. 答案:A 8.(多选) 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由题意质点每1 s匀速移动1 m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 m/s,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 m/s,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 m/s.在2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 m,由A运动到cd边的中点B,在第2 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由B指向d,瞬时速率为1 m/s,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s1=|AB|== m= m,平均速度为—v1== m/s,方向由A指向B,平均速率为1 m/s,前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在第4 s末到达C点,则前4 s内位移大小为s2=|AC|=2 m,方向由A指向C,平均速度为—v2== m/s=0.5 m/s,方向由A指向C,平均速率仍为1 m/s. 答案:AB 9.学校举行了乒乓球比赛.比赛时,某同学拍摄了几张比赛照片,洗出来后发现照片上的乒乓球带了一段“尾巴”,经测量,照片上的乒乓球连同“尾巴”共长7.2 mm.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s.求乒乓球飞过镜头时的瞬时速度. 解析: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则除乒乓球外“尾巴”长度为s= cm-4 cm=10.4 cm=0.104 m.因为时间很短,可以认为平均速度近似等于乒乓球的瞬时速度,由v=,代入数据得:v=6.24 m/s . 答案:6.24 m/s 10.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求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求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解析:(1)由X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为: s= m=2 000 m.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20 m/min= m/s. (3)小李爬山所用的时间 t2=100 min-20 min-20 min=60 min, 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x=v2t2=0.5 m/s×60×60 s=1 800 m. 答案:(1)2 000 m (2) m/s (3)1 800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