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题目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新课标要求一、新课标要求: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考点1、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近几年的试题:往往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相结合。2、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考点三:声音的利用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目标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能区分判断。3、知道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2、学会利用间接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2)声音的三个特性(3)声音的利用(4)控制噪音的方法学情分析1、在兴趣方面,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同时根据中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可又没有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原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的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思维学生在学习声现象之前,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这样很容易养成片面看待问题,既看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的的习惯。当现象和理论发生矛盾时候,相信现象而怀疑理论的正确。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模仿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科学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声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2、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认识和分析声音三个特性的建立过程。3、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学会科学探究方法。课时安排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2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复习检测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