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5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一、【高频考点导航】1、酸及其性质2、碱及其性质3、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4、中和反应二、【思维导学】三、【3年真题精选】【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1、【2020湖南湘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肥皂9.5-10.5B.厕所清洁剂1.2-2.0C.炉具清洁剂12.0-13.0D.牙膏8.2-8.9【答案】C【解析】pH>7,溶液显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故选C。2、【2020山东青岛】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物质名称西红柿汁柠檬汁牛奶小苏打水pH范围4~52~36~78~9A.西红柿汁B.柠檬汁C.牛奶D.小苏打水【答案】D【解析】A、西红柿汁的pH为4~5,显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A不正确;B、柠檬汁的pH为2~3,显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B不正确;C、牛奶的pH为6~7,显弱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C不正确;D、小苏打水的pH为8~9,显碱性,和蚁酸反应,能涂抹,故D正确。故选D。3、【2019辽宁省铁岭】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答案】C【解析】①石灰水显碱性,pH>7;②食盐水显中性,pH=7;③食醋显酸性,pH<7。则三种溶液pH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选C。4、【2020云南昆明】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解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5、【2019山东滨州】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答案】C【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6、【2020山西】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pH≈11,呈___________性,常用于家庭、宾馆、___________等公共场所消毒。【答案】(1).碱(2).学校/图书馆(合理即可)【解析】含氯消毒液的pH≈11>7,溶液显碱性;常用于家庭、宾馆、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合理即可)等公共场所消毒。【中和反应】1、【2020贵州黔西南】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B.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C.b点所示溶液的pH=7,呈中性,说明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NaOH+HCl=NaCl+H2O4036.5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与NaOH质量并不相等,选项说法错误;D.c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2020甘肃天水】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溶液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2019河南省】向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处溶液的pH<7B.b点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C.c点处溶液中含较多Ba2+、OH-、SO42-、H+D.d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答案】C【解析】A.向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a点处是硫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选项正确;B.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点处硫酸有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酸),选项正确;C.c点处硫酸和氢氧化钡刚好完全反应,液体中只有水,微观上只有水分子,不含Ba2+、OH-、SO42-、H+,选项错误;D.d点处氢氧化钡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选项正确。故选C。4、【2019湖南湘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图: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__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答案】红、不能、C【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因为恰好反应,或稀盐酸过量,都会使溶液变为无色。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不符合题意;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有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C。【酸和碱及其性质】1、【2019湖南郴州】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答案】A【解答】A、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C、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故选:A。2、【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A.MgB.FeC.AgD.Zn【答案】C【解析】从图上可知a是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单质,所以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的金属,而银在氢后,则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选C。3、【2019湖南邵阳】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A.CuOB.AgC.BaCl2D.Mg(OH)2【答案】B【解析】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错误。B、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C、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4、【2020四川泸州】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B.硝酸C.硫酸铜D.氢氧化铁【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B、硝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5、【2019四川攀枝花】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答案】A【解答】稀盐酸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A。6、【2020四川雅安】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B.KNO3C.Na2CO3D.FeCl3【答案】C【解析】A、HCl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钙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KNO3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发生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7、【2019辽宁省丹东】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此选项错误;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此选项错误;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故选B。8、【2019湖北十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客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实验II:打开KI,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实验III: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思考与交流](1)B中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___7.(填“<”“>"或“=”)(2)实验I中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I和II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III,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一:CaCl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①请完成猜想二。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答案】(1).>;(2).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装置;(3).不能;(4).Ca(OH)2+2HCl=2H2O+CaCl2;(5).CaCO3、CaCl2;(6).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思考与交流】(1)?B中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7。(2)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和II不能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III,C中稀盐酸倒吸进B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2H2O+CaCl2。(4)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一:?:猜想二:CaCO3、CaCl2。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9、【2020山东德州】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只写出一个)。(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答案】(1).BD;或NaHCO3+HCl=NaCl+CO2↑+H2O;(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解析】(1)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有气泡产生的是BD,故填:BD;。(2)酚酞遇碱变红,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填: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10、【2019四川达州】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D中的现象是。(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拓展延伸】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答案】(1).溶液变浑浊;(2).Ca(OH)2+2HCl=2H2O+CaCl2;(3).氯化钙;(4).氯化钠;(5).氢离子;(6).Ca(OH)2+CO2=CaCO3↓+H2O【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试管D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2H2O+CaCl2。【继续探究】①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氢离子。【拓展延伸】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5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一、【高频考点导航】1、酸及其性质2、碱及其性质3、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4、中和反应二、【思维导学】三、【3年真题精选】【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1、【2020湖南湘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肥皂9.5-10.5B.厕所清洁剂1.2-2.0C.炉具清洁剂12.0-13.0D.牙膏8.2-8.92、【2020山东青岛】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物质名称西红柿汁柠檬汁牛奶小苏打水pH范围4~52~36~78~9A.西红柿汁B.柠檬汁C.牛奶D.小苏打水3、【2019辽宁省铁岭】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4、【2020云南昆明】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5、【2019山东滨州】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6、【2020山西】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pH≈11,呈___________性,常用于家庭、宾馆、___________等公共场所消毒。【中和反应】1、【2020贵州黔西南】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2、【2020甘肃天水】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3、【2019河南省】向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处溶液的pH<7B.b点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C.c点处溶液中含较多Ba2+、OH-、SO42-、H+D.d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4、【2019湖南湘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图: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__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酸和碱及其性质】1、【2019湖南郴州】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2、【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A.MgB.FeC.AgD.Zn3、【2019湖南邵阳】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A.CuOB.AgC.BaCl2D.Mg(OH)24、【2020四川泸州】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B.硝酸C.硫酸铜D.氢氧化铁5、【2019四川攀枝花】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6、【2020四川雅安】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B.KNO3C.Na2CO3D.FeCl37、【2019辽宁省丹东】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8、【2019湖北十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客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实验II:打开KI,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实验III: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思考与交流](1)B中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___7.(填“<”“>"或“=”)(2)实验I中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I和II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III,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一:CaCl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①请完成猜想二。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9、【2020山东德州】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只写出一个)。(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10、【2019四川达州】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D中的现象是。(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拓展延伸】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5 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doc 专题05 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