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袋子里面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手等人体的感觉器官,并能运用这些器官。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 3、让学生学会用听闻看摸尝的方法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神秘袋子7个(里面装有各种实用水果、生活用品、食用盐、白砂糖、乒乓球、铃铛等物品)、PPT课件 学生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水果、生活物品等。 重难点: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黄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出示装满物品的袋子,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猜猜袋子里面有一些什么东西)你们觉得这个袋子里面会是什么? 学生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 师:问学生猜测理由。(幼儿自由回答) 二、教师讲解正确方法,使用看闻听摸进行观察 不打开袋子,我们怎样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 师:现在我们来近距离观察一下袋子,你观察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分辨的? 思考:学生初步接触不能打开的袋子,不弄破袋子,如何分辨袋子里有什么东西?(并请个别学生近距离观察) 师生共同探究方法有:1、看2、闻3、听4、隔着袋子摸。并用完整语句表达。(例如:我用耳朵听……) 小结:我们在观察的时候用到了耳朵听声音、鼻子闻味道、手摸软硬 来了解袋子里面有什么。 三、分小组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一个神秘袋、一张观察表)猜一猜袋子里面是什么物品,你是用什么感觉器官知道是什么物品的?并记录 师:请每组同学选一位组长,每一位同学轮流观察,把自己观察到的物品放心里,每一位同学观察结束后一起讨论,你是用什么感觉器官知道的。 学生:自由观察,大胆交流 (1、耳朵——听——声音2、鼻子——闻——味道3、手——隔着袋子摸——光滑和软硬) 2、打开袋子看一看,我们的观察对吗?里面的物体都是一些什么? 请学生将袋子里的宝贝轻轻取出,摆放在小组桌面上,看看谁猜对了。 3、有的不能认知的物品,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袋子里有什么? 学生:(尝) 对不了解的物品也可以随意品尝吗? 学生发言 师:请你尝一尝你会有新的发展哦。 小结:对不了解的物品也可以随意品尝吗? 可食用物品才可以尝。 安全讲解: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当对一个物体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用嘴去尝、用鼻子去闻,因为有些物体是有毒的,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4、让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大胆说出观察结果 在前面观察袋子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学生:(眼、耳、口、鼻、舌……) 师板书:鼻------闻-------气味 ???????耳------听-------声音 ???????舌头----尝------味道 ???????手---摸----光滑、软硬 ???????眼睛----看----颜色、大小形状 5、打开老师黄黑色袋子让幼儿看没打开袋子之前都辨别对了吗?不能辨别的物品(可食用)可以再次尝试辨别。(巩固) 师:观察物体时,哪种感官的作用更大? 学生发言 师小结:五个感觉器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感官一起工作,相互配合,观察才会全面、更准确。 师:由手、眼、鼻、舌、耳等感觉器官参与经历的这个认识过程就叫观察。? 四、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引导学生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观察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我们感觉器官不能辨别的,我们下课之后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更多的物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