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3.会使用秒表。 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发现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2.理解一切都在运动中的宏观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秒表、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察比较 1.师演示:红车和蓝车两次比赛,学生观察。 提问:谁运动得快? 2.师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距离 (2)相同距离比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认知。】 二、认识速度,练习排序 1.提问:红车和蓝车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呢? 2.小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出示图片。 4.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排序,汇报结果。 5.师(追问):在刚才排序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生:它们的单位都相同,看谁的数大,谁的速度就快。 三、匀速走路,学会测量 1.谈话: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怎么样?如何测量? 2.生:可以用两种办法来测量(1)相同时间比距离 (2)相同距离比时间 3.提问:需要哪些工具? 生:米尺、秒表、计算器。 4.谈话:米尺用来测量距离,秒表用来计时。因为教室空间的限制,我们仅使用第二种方法,即相同距离比时间。教室里一块地砖长2米,3块砖正好是6米,这就是我们的测量距离。 5.师介绍秒表的使用:用右手握住秒表,秒表上面有左、右两个键,所以右手大拇指控制右键,食指控制左键。 操作口号:右按右停左回零。 6.生学习使用秒表。 7.分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才能圆满准确地完成实验。 8.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9.生分组测量、计算、排序、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对走路的测量,指导学生实验时注意细节,如测量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确定掐秒表的时间、测量的精确度等,强调学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测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四、缓慢生长,计算速度 1.引入: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五、拓展应用,总结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