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什么?运用你的经验P81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天星桥(节选)梁衡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在美好大自然的怀抱中悠然自得,轻松诗意的田园生活。两幅图景都蕴含着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美。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探究与分享P821952年12月5日开始,一场大雾在英国伦敦持续了5天。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整个伦敦城笼罩在烟尘煤气中。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持续的5天里,死亡者多达4000人。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陆续又有8000多人因毒雾死亡。英国媒体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杀人雾事件”。这场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1956年,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废气。该法明确规定: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到郊区等等。此后,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律,加大控制空气污染力度,伦敦逐渐告别烟雾,摘掉了“雾都”的帽子。(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①那时的伦敦市区布满了各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工厂和发电设施,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②1952年的严寒使得民众用于取暖的燃煤增加,从而导致污染物剧增;③长时间高压控制下的伦敦形成了无风的环境,使得污染物很难扩散。(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霾;②转变发展现念,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③完善民众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④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方案)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人类与环境时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2002年8-9月,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2005年2月,《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相关链接P84在人类环境保护的历次重要会议上达成的共识,这对我们保护环境有什么启发?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20世纪70--80年代余村走的是一条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2003年,余村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①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副标题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什么?(1)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生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怎么做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规律坚持国策,坚持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上限、底线、红线和谐共生,是人类智慧选择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课堂板书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伦敦杀人雾事件回顾正常人要靠盲人带路-_高清.mp4 共筑生命家园.mp4 共筑生命家园.pptx 美丽中国说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