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 小学科学教学 2020年义务教育《科学》粤教科技版新教材(四年级)培训 再读科学课程标准 2 课程标准的地位 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的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启蒙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和学的标准。 3 小学科学: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围绕主要概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小学各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学习进阶理念分段设计,科学课标按照低、中、高三个阶段分段呈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4 小学科学:实践性课程 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探究与实践,习得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 5 小学科学:综合性课程 科学课标融合了四个领域的知识: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在4个领域中遴选了学生容易感知、乐于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并进一步分解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 6 课程标准的地位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社会责任目标(STSE目标) 7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本身是超越学科的,不是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机械叠加; 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本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但不局限于学科本身,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8 课程标准的地位 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 9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我们作了一些思考。 11 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以学习进阶的思想分段设计,按照低、中、高三个阶段呈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学习进阶是学生对某一领域由浅入深、逐渐复杂的概念理解过程,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概念构建过程。 学习进阶的设计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和扩展与科学核心概念相关的各概念间的联系。 12 如何理解教材? 13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教材是呈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的媒介。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素材和资源。 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通过合理应用科学教材,将科学概念传递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课标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并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予以充分体现。 14 把教材用好,把学生教好 要充分认识课标对备课的指导性。 要充分认识研究教材对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运用好手中的教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材内容的筛选、组织上要有自己的主见:根据课标要求、具体的学情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合,甚至重构。 15 科学教学的关注点 关注科学问题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 关注在探究教学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及其特点 关注科学实践(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活动对概念建构和问题解决过程的积极作用 关注科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关注科学学习与身边的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的联系 16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7 18 19 20 例 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8个要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反思评价 21 22 23 24 例 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4个维度 探究兴趣 实事求是 追求创新 合作分享 25 26 27 28 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3个方面 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29 30 31 例 32 例 在教学中,如何融会贯通? 33 1.关注科学教学的时代性。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34 本土化的科学教学理念——STEEN 35 经过多年来的科学教学改革,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们发现,学生对在实验室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越来越娴熟的同时,对身边自然界的关注和认识却越来越少。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出科学活动需要探究学生身边的问题。 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维持和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并保持科学学习的兴趣。 36 STEEN 37 实验室里的科学与身边的科学。 对学生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然思维,是打破学生对“实验室里的科学”的认识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 38 2.关注探究教学中的概念学习导向 重视科学概念及其传递过程 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关注探究活动对概念建构的积极作用 39 概念为什么重要? 科学不是事实的堆积,而是概念体系; 科学概念具有条理化知识和逻辑化思维的功能; 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所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是良好的知识; 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许多相关概念构成的网络中的。 40 概念学习为什么重要? 学习概念的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概念是作为思维的材料和基本形式,概念教学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别看一般,借助特殊探普遍的过程; 概念可以迁移到新情境中,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概念是形成思想观念的基础,学习科学概念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1 3.关注真情实感的科学体验与问题解决过程 42 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地营造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科学问题。 “现象教学”。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培养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以真实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和参与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驱动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任务,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43 基于原有认知的概念转变 在进行系统的科学学习之前,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产生了朴素而直观的理解。 但这种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而获得的前概念通常是不完整的,与通行的科学概念不尽一致。 通过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活动,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创建思维模型,与自己的初始想法进行比较,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新模型进行解释,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渐转变原有认知,从而建构科学概念。 44 基于思维发展的科学与工程实践 在提出和解决科学或工程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学习过程技能,发展科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各种能力。 通过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工程成果的产生过程,形成对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理解,从而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5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怎样的科学教育? 46 热爱自然,尊敬生命 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勤于动手,善做善成 遵循逻辑,科学思维 48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