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1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1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33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组成。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引导法、体验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篇?
播放视频“依法查处范冰冰偷逃税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从社会现象入手,通过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关于规则的思考,体时政性和社会性,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究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设计意图: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真是感受都法治的作用。)?
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给予适当补偿。?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16
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33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探究一:认识民法总则?
探究二:小组合作?全班分成5组,分别完成以下5个问题。?
要求:组内分工合作,发动思考,充分讨论,做好记录,选好代表发言。?
???第一组?
你认为新修订的《民法总则》的实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第二组?假如你有机会
参与到《民法总则》的修订,你会考虑到哪些??
???第三组?人治与法治有何区别?你认为哪种更适合我国的发展??
???第四组?法制等于法治吗?有了法律制度是不是实现了法治??
???第五组?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历程以及如何建设法治?
小组合作规则:每个小组根据组内任务进行探究,每个小组成员发言1分钟,组长归纳总结。然后组长到其他小组宣读方案,征求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方案,最后上台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真正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来总结相关知识。????
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个人?
一、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国家?
二、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三、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种更适合我国的发展??
完成以下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依据:?全面依法治国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核心:?全面依法治国新方针:?环节三:收获篇?
设计收获平台,由学生小结所学的知识,并谈谈对法治的理解。?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归纳能力。)?环节四:作业篇?
?社会调查:调查我国法治情况,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共21张PPT)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石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认识民法总则
第33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认识民法总则
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认识民法总则
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分成5组,分别完成以下5个问题。
要求:组内分工合作,发动思考,充分讨论,做好记录,选好代表发言。
第一组
你认为新修订的《民法总则》的实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哪些影响?
第三组
人治与法治有何区别?你认为哪种更适合我国的发展?
第五组
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历程以及如何建设法治
中国?
第二组
假如你有机会参与到《民法总则》的修订,你会考虑到哪些
因素呢?
第四组
法制等于法
治吗?有了法律制度是不是实现了法治?
第一组:1、你认为新修订的《民法总则》的实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多角度思维: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角度展开思考)
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个人
一、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
国家
二、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P45)
第二组:2、假如你有机会参与到《民法总则》的修订,你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人治
法治
基础
特点
结果
个人专制独裁
民主政治
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统一性、权威性、稳定性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第三组:3、人治与法治有何区别?你认为哪种更适合我国的发展?

二、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
第四组:4、法制是不是等于法治?有了法律制度是不是实现了法治?
◎法制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法治指运用法律来治理。
◎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法治还要求善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良法推动善治。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
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第五组:5、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进程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多角度回答)
第五组:5、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历程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多角度回答)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P49)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50)
四、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视频欣赏: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mp4
完成以下问题:
1.总目标:
2、依据:
3、地位:
4、核心:
5、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宪治国
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夯实法治基石——课堂小结
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目标)
1.法治的重要性:
①对个人
②对国家
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1.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16字方针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
近年来,宪法、民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红十字会法、预算法,企业所得税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教育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得到及时制定或修订……经济社会运行更有保障,这充分说明(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良法能够维护社会秩序
③良法的制定程序正当
④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课后练习
A
2.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

①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降
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课后练习
B
3.社会因法治而进步,要做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课后练习
C
法治中国,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