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知道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得多。3.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摩擦运动方式的关系。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 硬纸盒、橡皮胶棒等重物、细绳、垫圈、托盘、粗糙的平面。【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课本图片,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呢?(揭题:摩擦力)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我们来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2)硬纸盒内放入物体模拟“重物”,通过垫圈拉动它运动。怎么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回答:通过纸盒开始运动时的垫圈个数表示)(3)我们怎么创造不同的摩擦运动方式?对比实验要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条件:控制重物不变)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什么?(2)纸盒直接在平面上运动、“滚木”放在纸盒下、给纸盒安上轮子的运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怎样的?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实验,交流汇报。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用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摩擦力大小。2.轮子可以看作滚木,用滚动的方式前进,可以减小摩擦力。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1.物体运动方式:滑动、滚动2.物体滚动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3.摩擦力大小:①需要增大的地方有鞋底的花纹、轮胎的花纹等。②需要减小的地方有自行车轴承、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并猜测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再完善方案,后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分享中获得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