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周课时作业1.3测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的测量(1)利用频闪照相测速度;利用频闪照相拍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根据照片和实物的比例推算出照片中不同时刻物体位置间的位移,根据运动学公式测得物体的速度。(2)利用生活经验估测速度:火车在两站正常行驶时,一般可看作匀速运动,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之后数着车轮响声次数,已知每段铁轨长25m.根据这些数据,就能估测出火车的速度是多少【例1】(2020春?铜陵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平均速度的计算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因此引人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它运动的快慢。(即用某一段时间内的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总时间),这实质上是物理学中“近似法“或“等效法"的应用。也就是将段变速运动看作与一个匀速运动等效,用“粗略”代替了“精确”,从而简化了运动过程。在运动过程的不同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所以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例1】(2019秋?泊头市期末)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s通过的路程是3m,第2s通过的路程是5m,第3s通过的路程是7m,则他在这3s内(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s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常考1】平均速度的测量【例1】(2020春?兴宁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 (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 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 选填“v1”、“v2”或“v3”);(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选填“A”或“B”)。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常考2】平均速度的计算【例2】(2019秋?永城市期末)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B.C.D.【例3】(2019秋?来宾期末)小明的家距离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1)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3)小明上学时全程走路的平均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