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1课时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上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1课时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新文化运动
时间:15分钟
191031
【题干】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答案】D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故选D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191031
【题干】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陈独秀”,从“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也属于新文化运动,但与材料不符。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档
191031
【题干】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章太炎
D.胡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故选C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191032
【题干】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与自由
B.民权与民生
C.“民主”与“科学”
D.新道德与新文学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和“科学”。故选C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191031
【题干】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15年”“《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的关键词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的关键词是“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关键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C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191032
【题干】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答案】A
【解析】《狂人日记》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口号下,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故选A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191032
【题干】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
①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胡适、李鸿章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②中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D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档
191032
【题干】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题干中可知,“诗”“小说”等属于文学的范畴。故选B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档
191032
【题干】“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封建礼教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从题干可知,C项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档
191032
【题干】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思想解放运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答案】A
【解析】B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前期)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但C项错在“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D项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故选A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
391032
【题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的探索。
(2)联系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二所提的问题,胡适等人提出了哪些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2)主张: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影响:这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在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