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新改变生活 课件(10张PPT)+教案+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创新改变生活 课件(10张PPT)+教案+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10张PPT)
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
授课人:郭佳文
目标导向一:如何认识创新
AG600水路两栖飞机
目标导向二:创新对个人的作用
创意小课堂
创新让我们获得成就感,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目标导向二:创新对社会的作用
你认为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或对你影响最大的发明是什么?
小组讨论3分钟,组长总结发言。
目标导向二:创新对社会的作用
生活
更加
美好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向二: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
计算机的出现与应用
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标导向二: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014年,印度把“印度制造”列为国家战略,为成就世界强国夯实基础,把印度变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
2015年,美国发布最强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016年,韩国提出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九大国家战略项目,将其作为发掘新经济增长动力的引擎。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目标导向三:创新与改革的关系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户村等众多”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THANY
YOU第二课第一框?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判断图片的内容属不属于创新,理解创新的内涵。?
2.通过展示创意小物品,改变中国的最伟大发明以及回顾人类社会进程来理解创新的作用。?
3.通过分析深圳的材料,理解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学情分析: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重点。九年级的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创造活动经验,积累了创新的感性认识。但是青少年所理解的创新仅从科技领域理解。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全面、理性的认识。?
课程导入:一分钟你能干多少事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一分钟能干多少事情。?
我们国家之所以一分钟能完成视频中如此多事情,是因为什么?重视科技创新。创新这个话题,我们并不陌生,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创新?创新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环节一:如何认识创新?
下面老师出示几幅图片,大家来判断一下属不属于创新。其实老师给大家的图片都是创新。那下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莱特兄弟很早就进行了发明飞机,那我国研制的AG600属于创新吗?创新不仅是从无到有,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来源于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可以是灵光乍现的顿悟,也可以是团队一年一年的积累研究。?教学环节二:创新的作用?
生活中处处有创新,人人都可以过有创意的生活。下面请大家展示你的创意作品。问:当你做完这项作品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创新对个人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惊喜,获得成就感。点燃激情,让我们生命充满活力,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同学们展示的作品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其实创新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调查,你认为改变世界或改变中国或对你影响最大的发明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创新对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回顾人类社会三次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展示材料不同国家制定了不同的创新战略。?
——创新对国家的作用: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我国要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学环节三: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展示材料深圳的例子: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品质,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整体比较顺畅,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让他们觉得有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了解。体会到了创新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些孩子再课上的精彩发言,对他们有学习引领作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整体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部分同学有些紧张。教师总结话语过多,孩子知识点总结单薄时,没有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引导。是为了讲知识点而讲,没有将知识点与过渡性的话语很好的衔接。让孩子展示创意时,没有让她们上前面来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