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地肥沃。 布赖恩的家在哪里? 大 平 原 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 密西西比河从北到南贯穿平原东部 气温、降水 某地农业的发展需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是否肥沃 平坦与否 河流、湖泊、水利设施 湄南河平原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水稻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5--11月,雨量大。 地形 土壤 气候 水文 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深厚、土质肥沃 河网密布,灌溉方便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旱雨两季),雨热同期 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纬度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水利工程量大 劳动密集型生产 湄公河平原的农业生产的特点: 人口稠密 地形: 河流: 土壤: 气候: 自然环境 土地辽阔,地势低平 密西西比河,便于灌溉 肥沃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形成了典型的商品性农业。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机械化程度高,农场规模大,地广人稀,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地形平坦,以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作业。 美国中部大平原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机械化生产有什么益处? 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 科学技术发达,具有先进的农用机械。 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缺乏,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① ② ③ 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民居 饮食 精神 干栏式民居( 吊脚屋) ①.为了灌溉和排涝,需要修建水渠,形成了密集的水网。因此,地面比较潮湿,不宜居住。 ②.就地取材,当地木、竹较多。 ③.这种民居有很多好处:避免潮湿,避免虫蛇,简单易建等。 饮食 春耕礼 每年五月初(雨季开始)在泰国举行,由国王亲自主持的祭拜“谷神”“稻母”等神灵、祁求丰收的宫廷大典,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稻的标志。 祭 神 舞 水上木偶戏 越南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台戏,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偶戏,它稀奇的地方,就在于木偶戏于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长时间浸泡于水中。 水稻生产需要灌溉;自然灾害多,抗御能力差。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需要村民协作完成——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1)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佛祖保佑,获得好收成。 (2)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团结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精神生活 饮食、经济 饮食以大米为主 内容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地形 平原(水网密布)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耕地类型 水田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生产方式 人工劳动 民居 高脚屋 交通 不便 人际关系 团结互助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平原(土地辽阔) 旱地 小麦、玉米、大豆 机械化 平房或矮层楼房 四通八达 不密切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劣势? 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安第斯山脉 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大山之子”——瑞士 24 C 资料卡:安第斯山脉 长: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高:平均海拔3660米以上。 素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 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提示:我们住在南美洲大约3000米高的山脉上 安 第 斯 脉 山 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秘鲁 B D A 5°S 赤道 25 热带雨林:高大的乔木 暖温带:矮小的灌木从 寒温带草原 雪山 27°C 9°C 18°C 0°C 垂直地带性 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景观 当地人们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来取得生存和发展? 秘鲁中部山区: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地区 年降水量 秘鲁中部山区 <250毫米 建德(2011年) 1845.1毫米 26 不同海拔地区可以进行怎样的生产?请说明理由。 请选择:农业、林业(取得木材)、畜牧业 绝地求生 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 农业?艺术?农业艺术! 印加文化时期的农业遗址 28 最佳农作物选择: 种植条件 水稻 小麦 玉米 马铃薯 莲藕 水(多中少) 多 中|少 中|少 中|少 多 热(高中低) 高 中|低 高|中|低 高|中|低 高 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 绝地发展: 利用当地的特色,他们还可以进行哪些开发? 印第安人 秘鲁 印加文明 因地制宜 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有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人们以放牧骆马和羊驼为生。 羊驼 骆马 出口羊驼毛是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羊驼的纤维有“纤维上帝”之美誉,经过人工驯养的驼羊有白、棕、黄、黑等颜色,无需染色,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羊驼毛的价格为普通羊毛的几十倍。 骆马--当地的主要运输工具 安第斯山脉地区的生产特点 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 种植了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 印第安人的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以适宜山区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为食物;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 印第安人掌握了安第斯山脉的自然规律,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生产与山区地势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地理位置: 阿尔卑斯山 “大山之子”——瑞士 劣势 山区面积广大,耕地稀少; 矿产资源奇缺; 不利于发展工农业。 优势 多样的地形; 奇特的景观; (河流与冰川的作用) 古老的城镇; 淳朴的乡村生活;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阿尔卑斯山的垂直景观 峡谷和险峰 ——冰川在海岸刨蚀而形成 阿尔卑斯山 温泉 瑞士的地理位置 心形湖泊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奥地利 冰川快车 瑞士空中救援——Rega是瑞士的一个空中救援组织,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主要以高山救援而出名,瑞士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也参与任何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紧急场合。他们也参于其他国家的紧急医疗救助。 雪地救援犬 完备的基础设施 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自然环境: 旅游设施: 交通条件: 夏季适合登山,冬季适合滑雪,风景优美。 设施先进齐备,服务细致入微 交通便捷,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有世界著名的铁路 冰川快车 。 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方面 影响 就业 增加就业机会 人们的生活水平 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地区经济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你认为瑞士的”热闹”是”喜”还是”忧”?你的理由是什么? 思考 阿尔卑斯山旅游业的发展,还会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资源:旅游资源得到不断地开发,便于山区特产外销,但动植物资源会遭到破坏。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结: 同样与山为邻,自然环境的差异却很大. 人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经济,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根据右图说说日本的地理位置. [图说日本] 日本的地形主要以什么为主?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国土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8亿人 九州岛 四国岛 本州岛 北海道岛 岛国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狭人稠 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向大海要资源 发展渔业 日本为什么要耕海牧鱼? 大阪 横滨 神户 北海道渔场 说一说日本的渔港在分布和数量上有什么特点? 日本渔港众多 渔业资源丰富 四面环海 海岸线曲折 神户 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渔港?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鱼群集中 鱼类丰富 发达的造船工业 日本发达的渔业,得益于哪些因素? 1、四面环海,海岸线崎岖,拥有众多渔港 2、洋流交汇,饵料丰富 3、发达的造船工业,提供优良渔船。 鱼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日本的鱼文化 4、发达的纺织业与先进的电子工业 男孩节 章鱼雕塑 日本寿司 日本渔民的烦恼 请联系渔民的烦恼,说说影响日本渔业捕捞的因素有哪些? 日本渔业的现状 如果任凭图中的事情发展下去,小孩的担忧有道理吗?为什么? 影响日本捕捞的因素有哪些? 日本国内: 3、人们在沿海地带,填海造陆,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4、海水污染 国际社会: 1、石油危机造成油价上涨,利润越来越少. 2、捕鱼的范围缩小,许多远洋大型渔船不得不退回. 日本对海洋渔业资源采取了那些保护措施? 1、设定休渔期,并对捕捞器具、 捕捞方法做出规定。 2、制定海洋保护法规,限制废水排放。 3、发展“海洋牧场”提高海产品的产量 海洋牧场 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是日本黑潮牧场,它是由水面渔礁、给饵浮标和水 下暗礁三部分组成。水面渔礁吸引鱼群;给饵浮标为鱼提供饵料;水下暗礁 为鱼群提供栖息生养场所。 海 鱼 人 人 海 鱼和谐共处 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座落在118个小岛上,177条大小运河相通,有样式各异的桥梁401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其中“公共汽车”是交通船,“小汽车”是汽艇,转载游客的单桨平底木船是贡多拉。 威尼斯 处于亚平宁半岛上,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 因水而生:坐落在亚得里亚海的100多个小岛上,使岛屿相连形成城市,以水为通道。 因水而兴:地处意大利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因水而美:独特的水城风光。 ① 水道---大街小巷;船---交通工具; ②水中古老的建筑(圣马可大教堂) 威尼斯为何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忧? 3.因水而忧 材料一 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升高了1米。洪水持续四天四夜,使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在水中,威尼斯最大的广场20世纪每年遭遇洪水袭击10多次,近些年来,每年遭受100多次洪水袭击。 材料二 根据地球板块理论,威尼斯每100年大约下沉1.3厘米,但是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降30厘米。 材料三 威尼斯面积不到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6万人,然而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为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令威尼斯不堪承受。 环境污染 地面下沉 洪水泛滥 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 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因水而忧 人们可以寻找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危机呢? 1、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要过度开采地下水 2、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3、加固大堤; 4、加大建筑物和堤坝维修投入 威尼斯古城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 因水而美 因水而忧 因水再兴 非洲的气候 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规律是什么? 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气候带对称的原因:赤道从中间穿过,地表起伏不大,海岸线也较平直。 非洲赤道东部地区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地势高、气温低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热带草原地区干湿季图(南半球) 马赛人迁徙的时间及路线是什么? 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基塔莱)正值雨季,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 思考:马赛人的生活方式(衣、食、出行、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红色的披风 茅草房、牛粪房 带着牛羊放牧 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们的全部财产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能连续走上5天4夜。 民俗:一月一次的集会… —便于驱赶野生动物、防身—草原 住:茅草房、牛粪房… 行:带着牛羊放牧…(部分定居)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来整理一下 衣:红色的披风 食:牛、羊制品… —就地取材、便于迁徙—草原 —便于游牧生活—草 原 —便于商品交换—草原 — 饲养牛羊—草原 生产生活方式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草原 热带草原 逐水草而居 (马赛人) ↓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 雨季、 旱季 地理位置: 半球: 温度带: 大洲: 海陆位置: 南半球 东半球 地处热带、南温带 大洋洲 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及其边缘岛屿的国家 地广人稀 澳大利亚拥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大洋洲的花园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西部 中部 东部 高原 平原 山地 澳大利亚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地处中低纬度,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形式,即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 说一说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牧羊带与降水带基本吻合,大致呈半环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 为什么澳大利亚拥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1)羊的总数非常多,占世界的1\6,羊毛产量居世界第1位。美利奴羊 2)羊比人多(人口密度2.2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 3)没有羊,就没有国家的今天。 澳大利亚牧民是怎样依靠很少人力完成放牧、打草、剪毛等众多工序呢?而且保持继续发展呢 国土辽阔 大规模的牧场 家庭牧场 劳动力少 机械化 现代化的工业 现代化畜牧业 现代化牧业 澳大利亚现代化牧场的特点: ①牧业集中在中部和西南草原上。 ②牧场规模大。 ③定居放牧。 ④机械化水平高。(最重要的特点) 4.澳大利亚畜牧业现代的基础: 先进的科技与发达的工业。 草原的比较: 位置 畜牧方式 草场载 畜量 居住 方式 机械化 程度 澳大利亚 大草原 南半球 机械化 大 定居 高 非洲大 草原 南半球 逐水草而居 小 游牧 定居 低 一、 波斯湾地区在世界的位置 西亚—五海三洲二洋之地 东西方之间的海陆空交通要道 气候: 地形: 河流: 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小,沙漠广布。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河流较少,主要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说一说 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 阿拉伯人的服饰 三、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 波斯湾地区石油总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其输出量占世界总输出量的60%。 西亚主要的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科威特 伊朗 阿联酋 储量大: 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以上 产量大: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 输出大: 约占世界总输出量的60% 分布广: 波斯湾沿岸各国 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特点 说一说,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运河、海峡? 石油输出的路线: ①波斯湾-----_______海________运河---地中海---________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印度洋---_______海峡--________洋---日本、中国 ③波斯湾---________洋________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红海 苏伊士 直布罗陀 马六甲 太平洋 印度洋 好望 2、大量的石油输出为这些国家带来滚滚的财富。 1、各产油国都属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太发达,工业化水平低,加上人口又不多,石油消费量少。 为什么这里的石油要大量向外输出?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一、石油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一些苦难。 二、大力发展完善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 三、发展现代化工农业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 石油资源的大量输出给本地带来的变化 出谋划策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预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将在2045年左右枯竭。 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石油资源? 稳定石油发展,合理开发,科学开发。 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发展旅游业 以色列—西亚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2 图解气候 以色列具有哪些气候类型? 以色列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缺水,耕地面积少。 看图回答 1)以色列有哪些河流。 2)降水有什么特征,对水资源有何影响?北多南少 3)以色列全国约2\3的土地是沙漠,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限制因素? 缺水 土地贫瘠 约旦河 耕地面积少 自然环境 降水少 山地、高原为主 沙漠广布 河流少 水资源匮乏 耕地少且贫 不适合 发展农业 “荒凉、贫瘠和没有希望” ★以色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耕地面积少 水资源短缺 但以色列人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被称为 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 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采用计算机控制。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对植物的灌溉间隔。 计算机灌溉 喷灌 高效的滴灌 阅读卡:滴灌、喷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 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以色列已有80%的灌区使用这种方法,水的利用率可达95%。 无土栽培 以色列海水淡化处理系统 沙漠里的水库 政府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将北部的水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纵深地区,并最大限度的收集和储存丰水季节的降水。 以色列人是如何克服降水少、土壤贫瘠、夏季高温的不利条件,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沙漠中建立发达绿洲农业的? 开源 节流 1)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2)海水淡化 3)北水南调 4)加大对雨洪资源的利用 5)污水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 6)科技兴农,节水农业——滴灌、喷灌技术。 7)政府对水资源严格监管,公民节水意识强 8)选择耐旱、耐热、产量高、附加值高的作物 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因地制宜,科技兴农在以色列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人在自然环境中应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态度 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无不令世人叹服。沙漠大棚温室、节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奇迹的出现,都在说明和诠释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出现都是人们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不同点 以色列 波斯湾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特点 用水措施 绿洲农业产品 相同点 ①气候干旱、多沙漠景观、缺水、有石油 ②利用改造自然,成为宝地 地中海东南部 亚洲西部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滴灌、喷灌 节水灌溉 海水淡化厂 哈密瓜、小麦 椰枣、水稻、小麦 干旱的宝地 一.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地图 地图和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工具,各种图片和图表就为解读区域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地方的位置呢? 1、经纬度位置(经纬网) 2、相对位置(周边其他区域或事物,如大洲大洋、山脉河流) 二、自然条件 内容: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 工具:文字,地图,照片和图表资料。 三、人文特色 民族、人口、城市、乡村、风俗 一个区域的发展可以通过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 几个方面来认识。 经纬度:17°E~32°E左右 大洲大洋位置:非洲大陆最南端、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 南非南端的好望角邻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是 “西方海上生命线” 南半球 和 东半球 主要位于南温带 国土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小部分位于中纬度 非洲的最南端 东和东南濒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经纬位置 相对位置 南非的自然条件 整个南非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少,地势 东高西低。整个国家最主要的气候为热带 草原气候,西南沿海地带为地中海气候,西北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南非主要的河流有自西往东的林波波河、自东向西的奥兰治河, 南非有丰富的矿产 资源和生物资源。 南非的经济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利于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于发展旅游业。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公园 克鲁格 国家公园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 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 立法首都:开普敦是南非国会所在地,为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 司法首都:布隆方丹为全国司法机构的所在地。 一个实行过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 多种族聚居,有着11种官方语言的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