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苏教版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9.弹力知识回顾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如果继续无限制地在弹簧上挂钩码,弹簧会怎么样呢?认识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认识弹簧测力计发放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它的结构。注意:观察时,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提环指针挂钩刻度认识弹簧测力计这个测力计的量程是2.5N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有什么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2)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你能测量提起一个鸡蛋的力吗?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用弹簧秤测一测提起一些物体所需要的力,把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物体两个螺母一个钩码两个钩码力的大小(牛顿)制作弹力玩具开火车小游戏:(1)说一说你知道的弹性物品。(2)说一说你知道的弹力玩具。制作弹力玩具小组讨论:(1)弹力玩具的名称是什么?它能干什么?(2)利用的弹性物品有?还需要什么?(3)怎么制作这样的弹力玩具?制作弹力玩具分发大画纸,小组合作画玩具的设计图。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它是如何利用弹性来工作的?填空题练习与拓展你做对了吗?1.我们可以利用()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力有()和()。测力计牛顿大小方向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2)读数时,()要与()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0”处视线指针最大数值9.弹力(第二课时)【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力的作用。(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3)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教材分析】《弹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二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力的存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弹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工具准确测量并描述力的大小。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很陌生,在读数上有很大的困难。本课要帮助学生理解弹性原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教会学生正确读数,除了知道最大量程,还需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顿,知道在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回顾上课“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做铺垫。第二个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作用、结构和力的单位。第三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第四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但学生对力的大小缺乏准确的数字认识,不会使用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在学习新工具的过程中将会有很多的问题。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性原理制成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工具十分感兴趣,渴望使用新工具。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对力的存在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活动,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作用、结构和力的单位。知道量程和分度值。2.通过实验,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通过小组活动,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弹力玩具。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2.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的因素。3.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的数据。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观察需要有一定的顺序。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应用弹性知识。3.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会设计并制作弹力玩具。【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物体需要的力。【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弹力玩具。【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弹簧测力计、文具盒、水杯、夹子、气球、塑料袋等身边的物品。【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1.课件出示上课中“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片”,提问: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关系?生: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2.追问:如果继续无限制地在弹簧上挂钩码,弹簧会怎么样呢?生:弹簧会失去弹性,无法回到原来的长度。[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介绍弹簧测力计做铺垫。明确这个实验的研究结论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描述: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2.学生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描述: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2.发放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说一说它的结构。注意:观察时,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3.学生观察活动。4.借助大的弹簧测力模型模型介绍其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挂钩。5.结合板书,讲解正确量程和分度值:“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一格的大小就是分度值,比如这个测力计的最小一格是0.1,读数时加上力的单位,读作0.1N。测力计上最大能测量的值就是它的最大量程,如这个测力计的量程就读作5N。”6.问:你们手中的测力计的最大数值是多少呢?想想它可能有什么作用?生:5N。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数值。[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包括:工作原理、作用、力的单位。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看实物,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有一定观察顺序额习惯,再由教师借助大模型介绍结构名称,学会读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三、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借助视频演示测力计的使用: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项。2.学生齐读课件上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2)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3.看完视频后,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测量老师手中的一个鸡蛋呢?生:可以把鸡蛋放在袋子里。追问:什么样的袋子?重的行不行?生:不行,就放在一个轻的塑料袋里。4.分发小组塑料袋:“对于不能直接挂起来的物体,我们借助质量忽略不计的塑料袋。下面大家一起试一试,测量提起一个鸡蛋,需要多大的力”。5.学生测量鸡蛋,师巡视、指点、汇报。6.课件展示更多的物品:苹果、橡皮、粉笔、胶带、文具袋、水杯、衣物、书包、书等等。我们可以利用手中5N的测力计测哪些物品呢?追问:为什么不能测书包?生:书包太重了,超过了5N。7.填写实验记录单。8.学生汇报交流。[设计意图: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后,介绍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帮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工具的使用,符号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在读数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的困难,需要不断使用测力计,在练习中逐渐克服困难。]四、设计弹力玩具1.开火车小游戏:说一说你知道的弹性物品。2.开火车小游戏:说一说你知道的弹力玩具。[设计意图:通过对有弹性的物品、身边的弹力玩具做知识回顾和铺垫,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做材料的提示和准备。]3.描述:杠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弹性物品和玩具,你们想不想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弹力玩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利用弹性物品设计弹力玩具。4.小组讨论:(1)我们小组想制作的弹力玩具的名称是什么?它能干什么?(2)我们小组想利用的弹性物品有哪些?还需要什么非弹性物品?(3)我们想怎么制作这样的弹力玩具?5.分发大画纸,小组合作画玩具的设计图。6.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它是如何利用弹性来工作的?[设计意图:通过画设计图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能力,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与玩具的导入部分相呼应。]【板书设计】9.弹力形状或体积弹性弹簧测力计弹力力的单位:牛顿(N)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弹力 (第二课时).pptx 9.弹力(第二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