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二节 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结合最新的科学探索考查地球的特殊性2、以区域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切入,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联系最新的天文事件,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组成: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2、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能量的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2)地球动力的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2、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 耀斑:色球层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周期:大约11年(3)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如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⑤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要点名师透析】一、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成因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须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条件 原因 影响外部条件21世纪教育网 安全的宇宙环境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1世纪教育网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可能存在生命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稳定的太阳光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自身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 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大气层的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有液态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 产生水汽 → 形成海洋【例题】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二、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1)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3°—35°只见,高值的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位于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因为:① 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②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例题】(2011·盐城模拟)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4分)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90°N 60°N 40°N 20°N 0°N 20°S 40°S 60°S 90°S 小计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4925夏至 1093 994 1007 950 802 576 304 48 0 5774秋分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2 0 4855冬至 0 51 325 615 856 1014 1074 1061 1166 6162合计 2653 3873 5425 6525 6932 6581 5539 4007 2806(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 ▲ 卡/厘米2·日,简析其原因。(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4)与我国30°N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很多,而气温却低很多,简述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很容易归纳出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与该日各地太阳高度的分布有关。第(2)题,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的原因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因素有关。第(3)题,从气候类型的差异及气候特征上分析。第(4)题,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天气系统、地势起伏等方面分析图中的差异原因。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2)73 日地距离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这也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量少的原因之一。(3)少 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而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小。(4)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感悟高考真题】(2009·安徽高考)图6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1)选D,(2)选A。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规律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思考能力。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坐标曲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坡度大小与获取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可用如上见图表示,由此可见,坡度愈大,入射角(太阳高度角愈大),获取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图6中四个月份的曲线中,最大数值排序依次为:1月、10月、4月、1月。(2009·福建文综·T5、6)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1)选B,(2)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小于乙地,因而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2009·北京高考) 图1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1,回答下题。3.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解析】:选D。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依据图示经纬网,定位区域;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关联考点: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2011·洛阳模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④不属于河外星系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环流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 ④地壳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1选C,2选A。第1题,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与金星、火星相邻。第2题,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上的生物体可以固定太阳辐射能,形成石油、天然气资源。读下图,完成3~4题。3.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4.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 )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解析】 3选D,4选C。第3题,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是围绕地球,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的轨道是卫星轨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是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太阳风暴届时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读下图,回答5、6题。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A处和C处6.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解析】5选C,6选B。由图知,A、B、C三处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风暴带来的带电粒子流就来自C处的日冕层。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挪威、芬兰最有可能欣赏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据此回答7~9题。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A.是形成地球海洋潮汐现象最重要的天体B.是地球惟一的能量来源C.促进水循环的形成,甚至还与岩石风化有关D.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具有能量集中、容易收集的优点8.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9.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沼气 B.煤炭 C.石油 D.核能【解析】7选C,8选D,9选D。第7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海洋潮汐关系最密切的天体是月球;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不是惟一来源;太阳能分布分散,不易收集。第8题,磁暴的原动力是太阳大气异常活动产生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而不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内部的核反应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第9题,核能与地下矿产有关,而沼气、煤、石油的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系。(2011·郑州模拟)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10、11题。10.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北纬20°地区C.北纬40°地区 D.北纬60°地区1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解析】10选A,11选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被削弱的最多,可判断出云量最多。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由于纬度增高,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所致。(2011·许昌模拟)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0年6月17日消息,科学家表示,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到2013年太阳活动将会达到下一个高峰期,届时将会发生最强烈的太阳风暴,产生的危害可达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损害的10倍。据此回答12、13题。12.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③④ B.①③C.①② D.②③13.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太阳风暴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极光现象只能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极昼、极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第13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强烈的太阳风暴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同时释放出的大量紫外线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因而要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二、非选择题14.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八大行星中,B表示_____,D表示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向_____,呈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性和_____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太阳系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及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从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性,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H行星为海王星,其轨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是八大行星中最低的;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关,属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金星 火星 类地(2)西 东 逆 近圆 共面 (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15.影响太阳能多少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连成网络(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方),以便在昼夜之间调节太阳能余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D、E、F、G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从位置、气候、洋流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H点(30°N附近)位于______(地形区),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3)A、B两地都位于北纬40°~60°之间,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空间定位知识及有关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第(1)题,结合C、D、E、F、G五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根据提示从位置、气候、洋流三个方面分析其太阳能丰富的共同原因。第(2)题,H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第(3)题,应结合A、B两地的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位于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或西岸;气候较干旱、多晴朗天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少(2)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3)A地处落基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天气晴朗;B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多晴朗天气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材料二 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年是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3分)(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6分)(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0分)【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气候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气候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