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日照图等形式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2、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3、地转偏向力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区 别项 目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通称自西向东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通称自西向东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平均1°/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平均约30 km/s(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20 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 N或70 S。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要点名师讲解】
一、晨昏线的判断和应用:
1、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上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O的地方时为6:00;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18:00。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上图中的OD。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例题】下图中PQ表示晨线,
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太阳高度为3°26′,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3°26′N B.20°N C.23°26′N D.10°N
(2)这天可能是我国的( )
A.教师节前后 B.清明节前后
C.儿童节前后 D.国庆节前后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P点太阳高度为0度,而北极圈太阳高度为3°26′,说明P点纬度比北极圈纬度高3°26′,则其纬度为70°N。70°N以北有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第(2)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识。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则时间为6月初或7月中旬,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1)B (2)C
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右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 =15:00,F点地方时24:00- =21:00。
2.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时区,(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例题】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该地的时区是(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东四区 D.西四区
本题借助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等知识。解答该题关键把握以下关键点:
(1)白昼的时间内太阳高度大于0°;
(2)北京时间24(0)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当地应为12时;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有关。
答案:(1)A (2)D
三、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如下所示:
1.经线展开图
【例题】
读图1-1-46,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
(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
(2)该季节(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全球昼夜平分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日期变更问题。根据题干提示可知,180°经线为7日3时,可以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6日23时。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昼夜长短状况。由图中提示可知,北极点附近目前是极夜现象,北半球为冬半年。
答案:(1)A (2)B
【感悟高考真题】
(2011·江苏地理·T3~4·单选·4分)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表1
时间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日出、日落确定昼长,然后根据连续两天的昼长确定纬度的高低,再根据北京的昼长判定地球运动及相关情况。
【精讲精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知,①地当日周长为14:00、次日周长为14:04,②地当日周长为11:22、次日昼长为11:20,③地当日昼长为13:08、次日昼长为13:10。结合“除全球昼夜平分的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00,纬度越低”的规律,比较三地最接近12:00是②地,其次为③地,故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①③②。第2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
(2011·浙江文综·T9~10·8分)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2~13题。
12.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3.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思路点拨】掌握晨昏线的意义、地表两点间的连线特点、影子朝向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解决第12题的关键;晨线特点和地表上两点的相对位置则是第13题的“钥匙”。
【精讲精析】12选A,13选B。第12题,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经度差最大为180°,即处在同一个经线圈上,图中显示Q1、Q2 位于北半球,则过着两点的最短路线一定过北极点;M、Q1之间连线不过极点,无法与地轴相交;图中显示M、Q1、Q2三点经度各不相同,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由Q1、Q2相差
180°、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Q1、Q2 位于刚好出现极夜的纬线上,直立物影子不可能朝西、朝东。第1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 Q1、Q2若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相等
B Q1、Q2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所在纬线劣弧相差经度小于180°。两点有可能同时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
C Q1、Q2两点分布于一条经线两侧,若经度差小于15°,则有可能位于同一时区
D 晨线经过M、Q1说明北半球为冬季,晨线经过M、Q2说明北半球为夏季
(2010·江苏高考)
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答案】:B 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第3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第4题,根据第3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
(2010·山东高考)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选项A错误。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20°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
(2010·全国文综Ⅱ·T9)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思路点拨】选D。根据材料“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升起不久后就要落下,应该在当地地方时的12时之前不久;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之前不久,选项D最接近。
(2010·福建文综·T1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 (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E )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时期为4月30日。
(2)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切点位于极圈以内)。
(3)P点盛行东南风。
【思路点拨】选B。根据P点的位置和盛行风向可判断其位于南半球,结合此时的日期可推断出P点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P点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此时的北京时间可知12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由此可判断出P点与伦敦位于同一时区。
(2009 · 广东高考)读图8,回答1~2题。
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2.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双选) ( )
A.4时40分 B.8时40分 C.16时40分 D.20时40分
【答案】 1. AD 2. BD
【解析】 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甲地日出地方时6点,日落地方时18点;无地转偏向力,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90度,自转线速度大于其它非赤道地区,故1题选择AD。当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甲地日出时即120 E为6点时,求得20 W,160 E(东西半球界线)时间分别是20时40分、8时40分,故2选择BD。
(2009 · 四川高考)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3~4题。
3.此刻,太阳直射 ( )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答案】 C
【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在P地的东侧,因此自传方向为顺时针,所示半球为南半球。70度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20°S。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说明此时N地的地方时为4时,N地的经度为30°E,则太阳直射点在150°E。所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有暖流经过。
4.图辐范围内 ( )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篇片枯黄
【答案】 B
【解析】此刻,各地分属两个日期。此日,太阳直射在20°S,但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不能确定白昼的变化。N地位于30°E、30°S,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夏季,草木葱绿。
(2009·海南地理·T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1: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会议要求三方最合适,因而会议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
选D。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选项所提供的时间段:
比较表中的时区换算,可以看出选项D提供的时间最合适。
(2009·广东高考)图5中a为晨昏线,e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5~6题。
5.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6.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答案】1.A 2.C
【解析】当a、c两线重叠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因此b在赤道上,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地球1月初时,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008·上海高考)(十三)“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9分)
45.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46.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47.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解析】本题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北极点。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一次判断出时间为12与22日前后。甲乙丙三地,乙地纬度最低,因而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θ| (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算出甲乙丙三地的年最高太阳高度分别为53°26′、90°、83°26′,年最低太阳高度角分别为6°34′、43°8′、36°34′,由此可知,一年中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分别是(53°26′-6°34′)、(90°43°8′)、(83°26′-36°34′),结果为46°52′,答案为D。48题主要晨昏线与地方时和日期变更线问题。先求出甲乙丙三地现在地方时分别12时、10时、8时,所以丙地最后进入第二天,需要16小时。届时甲地为23日4时。
【答案】:
45、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
46、乙 47、 D
48 、16小时;23日;04时
(2008·全国卷1)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8. 【解析】若Q点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可确定Q点是晨线和经线的交点,而且此时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条件的应该是C。
【答案】C
9. 【解析】若Q地为2时30分日出,则该地昼长达19小时,故只有D符合。
【答案】D
10.【解析】若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故B答案不符;若4时30分日出,则昼长为为15小时,而低纬度地区任何时间都不会有这种情况故排除C;3月21日昼夜等长,4月昼长不会一下增加到14个小时,所以答案只能是A。
【答案】A
11. 【解析】用作辅助图的方法。题干要求每天同一时刻,就可以 以图中时刻为准,认定b经线始终在图中左侧,则a经线的位置就可能在经线c—d—c之间,而要除过6时、18时,则a经线就不能出现在c经线的位置,一年中晨昏线从1到2和从2到1的变化就会导致交点集中分布在南北两个区间。
【答案】D
【考点模拟演练】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设a、b、c、d处各有一河流,那么下面“某河流的剖面图”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A.a B.b C.c D.d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第4题,河流的左岸泥沙大量沉积,说明河流的右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流水向右偏,应在北半球。
读中心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此时为北京时间2009年2月的最后一天,弧PNQ为晨昏线,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人造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在b点观测M的运动为东升西落
D.PN为昏线,NQ为晨线
6.此时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五星级宾馆)墙壁上的国际标准时间为( )
A.2月28日8时 B.2月29日8时
C.2月28日0时 D.3月1日0时
【解析】5选B,6选C。第5题,由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方向可知,该图中心点为南极。M公转的线速度比a大,角速度二者相同;在b点观察到M始终处于上中天位置,不存在东升西落现象;2月份南极点附近为极昼,所以PN为晨线,NQ为昏线。第6题,由图知,180°经线此时为2月28日12时,
0°经线的地方时为2月28日0时,即国际标准时间。
第16届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8时在广州举行了盛大开幕式。据此回答7、8题。
7.此时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为(区时)( )
A.12日9时 B.12日7时
C.12日19时 D.12日21时
8.此时全球处于11月12日的理论范围是( )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全球
【解析】7选B,8选D。第7题,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而美国纽约是在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第16届亚运会开幕时,西五区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20时-13=2010年11月12日7时。第8题,此时120°E经线为11月12日20时,180°经线为24时即0时,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下图是北极圈上空所视的地球12月22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斜线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表示太阳直射点的是( )
A.A B.B C.C D.D
10.此刻全球的日期界线为( )
A.180° 120°E B.180° 0°
C.180° 60°W D.60°W 120°E
【解析】9选B,10选C。第9题,因题干提示为北极圈上空所视12月22日昼夜分布示意图,北极圈以内为极夜,故B点在南回归线上,同时B点又在正午12点的经线上,所以B为直射点。第10题,全球日期的分界为180°经线和子夜0点的经线,120°E为正午12点,则子夜0点的经线为60°W。
(2011·保定模拟)图中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弧AB与弧DE相等,A点纬度为70°N,C点以东为东半球,此日处于冬半年。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20 B.9:20
C.15:20 D.21:20
12.D点位于E点( )
A.正北 B.正西
C.东北 D.西北
【解析】11选A,12选D。第11题,由题干信息: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可判断出C点位于赤道上,其地方时为18时;由题干信息C点以东为东半球,可判断出C点的经度为20°W,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3:20。第12题,在昏线ACE上,E点的纬度最靠南,因而D点位于E点的北侧;此日处于冬半年,说明北极附近存在极夜现象,南极附近存在极昼现象,由此可确定过E点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所以E点位于D点的东侧,因而可判断出D点位于E点的西北。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袁.读后回答l3~14题。
13.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比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高的原因主要是
A.日地距离 B.昼夜长短 C.太阳高度 D.臭氧层厚度和下垫面差异
14.综合分析天文辐射、不同纬度对流层大气厚度和下垫面差异,下列地区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的地区是
A.南极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 C.中亚地区 D.亚马孙平原
【解析】13选A,14选B。
二、非选择题
15.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此图以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月_____日。(2分)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2分)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2分)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
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2分)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时。(4分)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2分)
(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3分)(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4分) (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90°经线为90°E,地球按顺时针方向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
致),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第(2)题,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与90°E经线相对的90°W经线。第(3)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图中弧AB是晨线,弧BC是昏线。第(4)题,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减小,即A>D>E;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第(5)题,E点的地方时为12时,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乙点的日出时刻是其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即3时),日落时间是其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即21时),所以乙点夜长6小时,昼长18小时。第(6)题,赤道上的A点昼夜平分。第(7)题,从甲地到乙地最近距离的方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第(8)题,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90°W,时间是12月22日12时,所以地球上这一天(12月22日)的范围是0时所在的90°E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所在的180°经线之间的区域,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即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超过1/2。
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AB BC (4)A>D>E 东 (5)12 18 3 21
(6)12 6 (7)D (8)D
15.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此时为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3)此时,______经线和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解析】ABC为昏线,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点地方时为18时,即90°W为18时,180°经线为12时,120°E为12时-4时=8时。0°经线为0时,此时180°经线和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绘光照图时,注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6 22 (23°26′N,180°)
(2)8 (3)180° 0°
(4)
45
15


45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