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1世纪教育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的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等)切入,考查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基础知识梳理】21世纪教育网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1)存在的形式 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有着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包含的主要环节:① 类型 :A C D E属于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F、D、 I陆地水循环, A、B海上水循环。② 主要环节: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 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④ 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 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地区经济发展21世纪教育网(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1世纪教育网②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 开源措施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21世纪教育网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 节流措施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点名师透析】一、陆地水体的补给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21世纪教育网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它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高考真题感悟】(2011·安徽文综T25--26·8分)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 图9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A. 11月至次年1月 B. 2月至4月 C. 5月至7月 D. 8月至10月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思路点拨】图中径流量曲线和图例是思考问题的“题眼”,影响河流搬运能力和洪峰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分析问题的“抓手”。【精讲精析】1选A,2选D。第1题,河流搬运能力与流速呈负相关,而径流量小的时期,流速较慢;根据径流量曲线可知,该河流在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因此搬运量最弱。第2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图中甲河段的上游流域沼泽面积广 调蓄洪峰 径流峰值明显滞后降水峰值。(2010·天津文综·T12(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图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21世纪教育网【信息提取】通过图形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1)图中地形的分布。(2)图中河流的分布。【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高程图例可知,右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第(2)题,广西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径流量大,冬季少雨,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参考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 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2009·广东地理·T1、2)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1世纪教育网(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1)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2)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思路点拨】(1)选B,(2)选D。构成水循环的环节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从③突破最为容易。第(1)题,地表水体要以水汽的形式输送到其他地区,就必须先蒸发形成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大气降水,人工降水同自然降水共同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充陆地水体,人类社会除了从当地获取水资源外,也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故选B项。第(2)题,在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所有环节中,应注意环境保护,特别要从全流域的高度,协调各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能只关注当地污染的防治,故选D项。(2009·安徽文综·T34(1)·8分)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命题立意】本题以区域图和该区域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区域定位能力。【精析精讲】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所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作详细分析。该区域处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1月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参考答案】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009·海南地理·T2~4·9分)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7~9题。7.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8.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9.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月均水位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水库的功能和区域特征,以及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精析精讲】第7题,由b图可以看出冬春季水库月均水位逐渐下降,推出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故选C。第8题,各水库一般在雨季来临之前放水腾空一部分库容为汛期的防洪作准备。第9题,直接由b图读出水库水位大约为20米左右,故判断为平原地区,故选C。【参考答案】7.C 8.D 9.C(2009·广东地理T35·10分)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资料一 见图资料二 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 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资料三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 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资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命题立意】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为背景,结合相关材料,考查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同时考查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精析精讲】结合问题提示,分析图示从而提取出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沙山中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是沙山具有固定性的有力证据。第(2)题,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较高,根据图示地下水流向可知该地湖泊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进而自然得出湖泊不结冰的原因。第(3)题,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及材料信息较易得出该地补给水的三种来源。结合资料三及图示地下水等信息较易推知主要补给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参考答案】(1)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1·铁岭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2.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②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退耕还沼,退耕还湖效果显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选A,2选D。(2011·海淀模拟)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C.c→a→b→d D.d→a→b→c4.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3选D,4选C,5选C。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间为海陆间水循环,乙丙间为陆地内循环,丁为海上内循环。第4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第5题,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图中丙为河流。(2011·浙江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水文站测量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流量图,读图完成6、7题。6.依长江武汉站、黄河花园口站、塔里木河阿拉尔站、西江梧州站顺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7.甲站的月平均流量明显大于乙站,主要是因为甲站( )A.枯水期较明显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控制流域面积较大 D.年降水量较大【解析】6选B,7选C。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水文站的雨期较长,降水较多,应位于南方;再结合两者的降水量大小和汛期出现的时间,可判断出乙水文站更靠南,为西江梧州站,甲为长江武汉站;丁水文站所在地区降水少,为塔里木河阿拉尔站;丙站降水集中于夏季,为黄河花园口站。第7题,甲站(武汉站)位于长江中游,控制流域面积大;乙站(梧州站)位于珠江下游,控制流域面积小。(2011·上海模拟)(七)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即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8.如果实现此规划,将被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最主要的是A.地表径流 B.大气输送 C.降水 D.蒸发9.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8选A,9选D。(2011·巢湖模拟)读下图我国两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回答20~21题10.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缺水的月份是:A.2月 B.10月C.6月 D.12月11.关于西藏和新疆地区承分盈亏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B.受雅普藏布江大峡谷暖湿气流影响肘,拉萨水分有盈余C.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没有关系D.气温越高,阿克苏水分亏损越少【答案】10选B,11选B。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3.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①海陆间大循环 ②跨流域调水 ③增加水汽输送的数量 ④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数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解析】12选B,13选D。本题组考查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影响。第12题,建成大型水库后,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库区热力环流冬季增强,冬季降水增加 , 夏季减弱,降水减少,但由于水面增加,水汽蒸发增加,降水总体增加 ;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第13题,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增加了水汽输送量,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主要河流污染状况排名材料二 我国部分流域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柱状图(1)根据材料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2)材料二反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为此我国正在建设大型的调水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多选)( )A.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B.节约用水[来源:21世纪教育网]C.跨流域调水 D.防治水污染E.研究和利用海水和咸水(4)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北方河流污染重于南方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海河流域污染严重;材料二反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第(2)题,材料二反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我国正在建设大型的南水北调工程。第(3)题,从“开源”、“节流”方面分析。第(4)题,水循环速度快,污染的净化速度就快,反之则慢,污染严重。答案:(1)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水污染严重。(2)南多北少 南水北调(3)ABCDE(4)就水循环而言,北方地区降水少,河流水量少,水循环的更新速度慢,更容易导致污染程度增大。15..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经研究确定,2010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4分)(1)我国各省区单位面积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2)图中水资源拥有量<10万m3/km2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沿海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_。(3)图中所示三条河流中,流域内水资源拥有量最少的是______,该河流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目前该流域面临严峻的水危机,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区域开发的原理,你认为上题所述该流域水资源开发机构可进行的主要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解析】第(1)、(2)题,根据图例很容易得出答案。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拥有量最少,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以及水污染等原因,黄河流域面临严峻的水危机。第(4)题,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水危机、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冀(3)黄河 夏秋多,冬春少 需水量大,供不应求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资源污染(4)维护流域生态环境 加强水资源管理 统筹安排供水抗旱防洪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