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学习目标:1.[物理理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与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等,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2.[科学思维]掌握用v?t图像的应用,并能利用几个公式解决物理问题,能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科学探究]学会用公式法和图像法,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38页上方与下方及40页的“讨论与交流”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P38上方的“讨论与交流”提示: 1.①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匀速直线运动;③匀减速直线运动.交点表示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0~1 s匀加速、1~2 s匀减速、2~3 s反向匀加速、3~4 s匀减速,都是直线运动. 教材P38下方的“讨论与交流”提示: 是,因为纵坐标是速度、横坐标是时间,乘积就是位移. 教材P40“讨论与交流” 不是,因为t停==3 s即3 s就停下来了,在计算中用时间t=3 s才可以.v=v0+at=0,s=v0t+at2=(6×3-×2×3×3)m=9 m.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变形可得: vt=v0+at. 2.位移公式:由s=(v0+vt)t和vt=v0+at可得 s=v0t+at2.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v-v=2as. 4.平均速度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说明:这些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用v?t图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3.以初速度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的大小等于阴影梯形的面积. 说明: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速度公式vt=v0+at适用于任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 (√) (3)位移公式s=v0t+at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位移就越大. (√) 2.(多选)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B.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 C.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D.无论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均取正值 BC [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表示初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为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为负值,故B、C正确.] 3.(多选)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s=4t+4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0=4 m/s,a=4 m/s2 B.v0=4 m/s,a=8 m/s2 C.2 s内的位移为24 m D.2 s末的速度为24 m/s BC [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s=4t+4t2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公式s=v0t+at2相对比可得v0=4 m/s,a=8 m/s2,选项A错误,B正确;2 s内质点的位移s=4×2+4×22 (m)=24 m,选项C正确;由vt=v0+at=4+8t,可得2 s末质点的速度为vt=(4+8×2) m/s=20 m/s,选项D错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秒钟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探究:(1)歼?20飞机的加速度是多大? (2)在这10秒内,歼?20飞机飞行的位移是多大? 提示:(1)由题意得v0=0,v=288 km/h=80 m/s,t=10 s 由公式v=v0+at 得a=8 m/s2. (2)由x=at2 得x=400 m. 1.两个公式的使用 (1)vt=v0+at和s=v0t+at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式中s、v0、vt、a都是矢量,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计算结果若s、vt大于零,说明其方向与v0方向相同;若s、vt小于0,则说明其方向与v0方向相反. (2)特殊情况 ①当v0=0时,vt=at,s=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当a=0时,vt=v0,s=v0t(匀速直线运动). 2.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例1】 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 [思路点拨] 先选定正方向再用公式v=v0+at和s=v0t+at2求解,第5 s内位移是前5 s内位移减去前4 s内位移. [解析] 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2 m/s,a=0.5 m/s2. (1)由vt=v0+at知, vt=2 m/s+0.5×3 m/s=3.5 m/s. (2)前4 s内位移 s1=v0t+at2=2×4 m+×0.5×42 m=12 m. 由=知= m/s=3 m/s. (3)第5 s内的位移等于前5 s内位移减去前4 s内位移s2=v0t′+at′2-s1=2×5 m+×0.5×52m-12 m=4.25 m. [答案] (1)3.5 m/s (2)3 m/s (3)4.25 m 【例2】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在0时刻从某一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2 s内的位移与2~4 s内的位移相同 B.0~2 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2~4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4 s末再次经过出发点 D.6 s末距出发点最远 C [在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质点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图像在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图像在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据此可知,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与2~4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位移不相同,故A错误;质点在0~2 s内沿负方向运动,在2~5 s内沿正方向运动,在5~6 s内沿负方向运动,根据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可知,2 s未质点距出发点最远,4 s末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C正确;在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质点在0~2 s内的加速度与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错误.] 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题的策略 (1)理解各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特点和应用情景. (2)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看已知条件和哪个公式的特点相符,然后选择用之. (3)对不能直接用单一公式解决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要多角度考虑公式的组合,选择最佳的组合进行解题. [跟进训练] 1.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2,求: (1)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大小; (2)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大小; (3)物体在第二个2 s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 (1)由v0=0,t1=2 s得 x1=at=×1×22 m=2 m. (2)第1 s末的速度(第2 s初的速度) v1=v0+at2=1 m/s 故第2 s内的位移大小 x2=v1t3+at= m=1.5 m. (3)第2 s末的速度v2=v0+at′=1×2 m/s=2 m/s, 这也是物体在第二个2 s内的初速度 故物体在第二个2 s内的位移大小 x3=v2t″+at″2= m=6 m. [答案] (1)2 m (2)1.5 m (3)6 m 2.(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 s末和4s末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ABC [由v?t图像可知,甲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2~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 m/s2,选项A、C正确;t1=1 s和t2=4 s时两物体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0~6 s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与正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一只宠物狗和主人游戏,人抛出一小球,让狗叨回来,若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探究: (1)若狗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跑了20 m的位移时速度为10 m/s,试求其加速度; (2)试求这段时间内狗儿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 提示:(1)由v2=2ax可得a=2.5 m/s2 (2)由v==5 m/s. 1.公式v-v=2as的意义 公式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加速度的关系,通常称为速度—位移公式.在问题不涉及时间或不需要求时间时,用这个公式求解通常比较简便. 2.平均速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推导:由s=v0t+at2 ① 平均速度==v0+at ② 由速度公式vt=v0+at,当t′=时v=v0+a ③ 由②③得=v ④ 又vt=v+a ⑤ 由③④⑤解得v= ⑥ 所以=v=,同时s= t=vt=·t. 3.中间位置的速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中初、末速度的方均根. 如图所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A到B,C是其中间位置,设位移为s,加速度为a,则 v-v=2a· ① v-v=2a· ② 由①②解得v= . 【例3】 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加速一段时间t1,然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4 m/s2,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t=15 s,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 A.15 m/s B.20 m/s C.7.5 m/s D.无法求解 [思路点拨] ①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匀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匀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 B [设最大速度为vm,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vm=a1t1,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vm=a2t2,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t=t1+t2,以上各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m=20 m/s,故B正确.] 在上题中,物体的总位移是多大? [解析] 在加速阶段v-0=2a1x1 得x1=100 m 在减速阶段0-v=-2a2x2 得x2=50 m 总位移x=x1+x2=150 m [答案] 150 m [跟进训练]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s1后,又匀减速地在水平面上滑过s2后停下,测得s2=2s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水平面上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为(物体A滑入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 ) A.a1=a2 B.a1=2a2 C.a1=a2 D.a1=4a2 B [设物体运动到斜面末端时速度为v,则有 v2-0=2a1s1 ① 同理在水平面上有0-v2=-2a2s2 ② 解①②得a1=2a2. 选项B正确.] 1.物理观念:两个公式、三个推论. 2.科学思维:公式用v?t图像的应用. 3.科学方法:公式法、图像法.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速率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B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恒定的,即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B正确.] 2.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5 s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D [根据v=v0+at,得v0=v-at=15 m/s-2×5 m/s=5 m/s,D正确.] 3.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 ) A.8 m/s B.12 m/s C.10 m/s D.14 m/s C [由v2-v=2as,得 v== m/s=10 m/s,故C正确.] 4.(多选)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下落的高度为1.25 m B.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C.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时速度的大小为5 m/s D.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m/s ABD [由图及题意可知,0~0.5 s的图线表示小球自由下落,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球自由下落的高度h,则有h=×5×0.5 m=1.25 m,故A正确;0.5~0.8 s的图线表示小球反弹,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h′,则有h′=×3×0.3 m=0.45 m,故B正确;小球在0.5 s末第一次反弹,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时速度大小为3 m/s,故C错误;小球在0~0.5 s内自由下落,由图读出下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m/s,故D正确.] 5.如图所示,你坐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车中,能看到:汽车启动时,速度计的指针顺时针方向转动;刹车时,速度计的指针逆时针方向转动. 问题:(1)如何根据此现象判断汽车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如果汽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如何变化? 提示:(1)若速度计的指针随时间均匀变化,则汽车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速度计的指针随时间变化不均匀,则汽车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不变. 5/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