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能力目标: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思维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重点
1.
法治的作用
2.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
法治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思考:1.法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2.法治建设是否一蹴而就?
观看视频讨论交流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音视频材料,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知道法治保障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走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主题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一:法治是什么
看视频,说说:结合P45“相关链接”1.
你认为法治是什么?2.为什么要走法治之路?3.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的所说的法治含义?。探究感悟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课件展示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探究感悟①世界各国: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P45②③人类社会: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P44(前言)④中华民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活动二:良法之治
看视频,思考:结合P45-46“探究与分享“、导入视频1.法治的第一要义是什么?2.
什么是良法?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P45②
展示课件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活动三:香港国安法善治
看视频,思考:结合P46“阅读感悟“、导入视频1.善治的前提是什么?2.
如何实现善治?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②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P46
课件展示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权利和机会,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探究感悟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P46
“相关链接”活动四:法治道路的选择
看视频,思考:结合P47“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探究感悟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①法治道路是中国人民探索的结果
P47①
课件展示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探究感悟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②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课件展示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主题二:描绘法治蓝图活动五: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进程
读链接,答问题:P481.你能从链接中得到什么认识?2.
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3.依法治国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时间写入宪法?什么时候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探究感悟1.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P47③展示课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活动六: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看视频,思考:结合P49“相关链接“
1.你能说出我国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吗?2.
你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吗?探究感悟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①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的会议P48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P48课件展示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探究感悟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系、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要求
P49
相关链接
展示课件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制保障、完善的党内法规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探究感悟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
相关链接、①
课件展示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探究感悟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P50
课件展示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基础上,从制度层面、战略层面规划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是因为法治是(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 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2019年11月1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壮美新广西 法治新时代”2019年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在广西靖西、凭祥、东兴三市同时启动。开展这一活动(
)①能杜绝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
识,树立法律信仰 ③启示公民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④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二者各有其含义与特征。由于人治思维存在的弊端与法治思维的巨大优越性,现代社会选择法治思维成为必然。与人治思维相比,法治思维(
)①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③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④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好法律的要求是(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③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④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看视频,读教材,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教材中找出标记要点看视频,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标注要点看视频读教材找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观看课件标记要点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看课件标记要点看课件标记要点观看时间轴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做题展示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数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素养。
板书
2.4.1
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作用
2.法治的要求3.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二、描绘法治蓝图1.描绘法治蓝图的事件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要求3.走法治道路的要求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4.1
《夯实法治基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因为法治是(
)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 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使用费过低、资源浪费违法成本低是造成浪费的制度缺
陷。因此,民法总则规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这说明做到良法善治有利于(
)
A.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B.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
3.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    的有效方式。(
)?
①解决社会矛盾 ②维护社会稳定 ③实现社会正义 ④实现个人梦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的是党的(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5.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句话给如今的国家治理的深刻启迪是( 
 )
A.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B.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C.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D.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6.
对漫画蕴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
2019年8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三审稿增加“禁止高空抛物”的规定,“头顶上的安全”有了法律的保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关于禁止高空抛物坠物的新规定,体现出这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中的(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8.
以下是子璇同学绘制的中国法治进程图,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
9.2020年8月4日下午,张玉环故意杀童案再审在江西省高院第四审判庭公开宣判案件,在26年后再次重审,江西省高院认为,原审证据不能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张玉环无罪。这说明建设法治中国要(
)
A.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B.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C.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念
10.
2019年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满三周年。我国坚持依法治“善”有利于( 
 )
A.确保公民的一切权益不受侵犯
B.坚持依法治国,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C.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杜绝一切侵“善”伪“善”行为
D.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
11.
南充市紧紧围绕“重拳出击治乱象,凝心聚力护民生”主题开展“春雷行动2020”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行动。截至1月7日,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27件,12315投诉举报平台受理各类咨询、投诉1
776件。春雷行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③说明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④体现了严格执法,努力构建法治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在“天网2019”行动中,我国共追回外逃人员1
841名,显示了中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推进追逃防逃追赃工作,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这说明( 
 )
A.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B.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外不是犯罪分子逃脱惩罚的天堂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D.我国的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维护了公平正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依法治国
法治思维】
(8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共同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走               
道路(1分)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这一道路?(不少于三个方面)(4分)
(3)怎样才能确保走好这一道路?(3分)
14.
【法治中国
严格执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两年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12月份,北京丰台石凤刚案、河南漯河李耀勇案、山西太原“小四毛”案、云南“亡魂归来”20年的孙小果案……这些无恶不作、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被依法惩治;黄赌毒、电信诈骗、传销、拐卖、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以及贪腐数额令人瞠目结舌的经济犯罪等得到有效整治,顺应了民心,维护了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
(1)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分)
(2)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在与同学讨论时说“法治社会的法律都是良法。”
(1)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2)理由是: 
情境二 明明的学习笔记中有这样的记录:党的十五大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1)明明笔记是: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内容一样。”
(1)
明明的说法是: 
(2)理由是: 
 ?
16.【良法善治
守法献策】
材料一:网络募捐“微公益”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火热的爱心也时常遭遇现实的尴尬,骗捐、诈捐时有发生。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界定了慈善活动及其主体,规定了捐助人和受助人的权利义务,规范了慈善募捐行为。
(1)慈善法的实施表明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
(2)有人认为:“慈善法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4分)
材料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这充分说明了法治的重要性。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法治?(4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任务。
(4)我国应怎样建设法治中国?(4分)
17.【崇尚法治
你我同行】
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1)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2分)
材料二:倘若你校法治宣讲团将要举办一次“你我与法同行,共创精彩人生”的宣传活动,邀请你参加。
(2)你打算对周围的居民讲些什么道理?
(4分)
材料三:2019年12月4日,“正义的力量
法治江淮——安徽省201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启动。活动以法治人物故事为基础,聚焦近年来在推动法治安徽建设中涌现的法治典型,展现他们对公平正义的坚守,铭刻法治安徽建设进程的坐标,积极营造社会法治氛围,促进全民法治意识提升。
(3)建设法治安徽,应该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分)
材料四:一直以来,福建省平潭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加强和创新未成年人社会综合治理方式。2019年12月3日,平潭县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启用。该基地坚持“畅游法治隧道,守护健康成长”的理念,从未检之路、守护未来、青春向阳、平潭成效、学会拒绝方面开展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法治思维,融入法治社会的建设。
(4)为了推进依法治国进程,青少年应承担哪些责任?(4分)
2.4.1
《夯实法治基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B
D
A
A
C
B
D
A
3、非选举题
1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等。
(3)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全面依法治国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实现中国法治新蓝图,建设法治中国等。
15.
情境一
(1)不赞同
(2)法治要求实现良法之治。并非所有法律都是良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情境二
(1)错误的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情境三
(1)错误的。
(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要求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要求是不一样的,表述更科学。
16.(1)
依法治国。
(2)这一观点是片面的。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慈善法是一部良法,慈善法的实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仅仅靠慈善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3)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7.(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①树立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④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坚定捍卫者和自觉遵守者。
(3)①根据安徽实际,科学制定地方性法规,努力使每一项法规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示例:①要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②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道德与法治
统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
2.4.1
夯实法治基础
看视频,思考:
1.法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2.法治建设是否一蹴而就?
法治保障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新知导入
主题一、选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说说:
结合P45“相关链接”
1.
你认为法治是什么?
2.为什么要走法治之路?
3.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的所说的法治含义?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
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0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建立起
02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保障
03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生活
04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P44前言-47②
①对个人: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世界各国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P45②
人类社会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P44(前言)
中华民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5-46“探究与分享“、导入视频
1.法治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2.
什么是良法?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P45②
反映
01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符合
03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维护
02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促进
04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6“阅读感悟“、导入视频
1.善治的前提是什么?
2.
如何实现善治?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②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P46
权利和机会


最大化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权利和机会,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教学目标
视频感悟
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
本质
特点
原则
最高权威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国家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2.法治的要求
P45②-46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P46
“相关链接”
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具有稳定性和一惯性
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个人意志
法律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7“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
①法治道路是中国人民探索的结果
P47①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①-②
②法治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发展市场经济、
实现强国富民
法治
有效方式
基本保障
核心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
主题二、描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链接,答问题:P48
1.你能从链接中得到什么认识?
2.
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
3.依法治国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时间写入宪法?什么时候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
1982年
1997年
1999年
2002年
2007年
2010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8年
2020年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十六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十七大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十八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三中
法治中国目标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民法典
先河
法治建设进程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P47③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49“相关链接“
1.你能说出我国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吗?
2.
你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吗?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①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的会议P48
法治
作用
新蓝图
会议
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P48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系、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要求
P49
相关链接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制保障、完善的党内法规
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一体建设
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绘制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P48-49
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
相关链接、①
严格执法
科学立法
全民守法
公正司法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P50
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道路决定命运
道路引领未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课堂小结
1.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基础上,从制度层面、战略层面规划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是因为法治是( 
)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 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2019年11月1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壮美新广西 法治新时代”2019年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在广西靖西、凭祥、东兴三市同时启动。开展这一活动(
)
①能杜绝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
识,树立法律信仰 ③启示公民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④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C
课堂巩固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二者各有其含义与特征。由于人治思维存在的弊端与法治思维的巨大优越性,现代社会选择法治思维成为必然。与人治思维相比,法治思维(
)
①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③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④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好法律的要求是(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③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④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D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政府主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A
教学目标
课后预习
预习第四课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P50-56,找出: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核心是什么?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是什么?
4.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选择法治道路
4.1
夯实法治基础
描绘法治蓝图
描绘法治蓝图的事件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
走法治道路的要求
法治的要求
法治的作用
法治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