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资源简介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2)知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点,会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判断与应用,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和运用。
【教学准备】
镊子、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铁、铜、锌、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
一、导入新课
李阿姨买了一条金项链,比市场的价格要便宜多了,她既高兴又害怕。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她辨别真假吗?你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其中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是方法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活动1复习巩固
【投影】(学生活动)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镁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加热;
(4)锌与稀硫酸反应;
(5)铁与稀盐酸反应;
(6)镁与稀硫酸反应;
(7)铝与稀盐酸反应。
2.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活动2:通过金属与盐的溶液反应,进一步感受金属活动性强弱
【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许多金属能跟氧气反应,如镁、铁、铝、铜等,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不同金属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活动性不同。金属也能与稀酸反应,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究金属在盐溶液中的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思考】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实验】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归纳】
金属+盐→_____+______
此类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活动3:了解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阅读】
教材P62~P65完成以下内容:
(1)比一比,看谁最快速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判断的依据: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___。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__前面的金属(活泼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中置换出来。
【讨论】
(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排有非金属元素H?
(2)
上述两个反应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吗?(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活动4: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推进新课
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铁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研究金属冶炼的历史。金属活动性越弱,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容易;金属活动性越强,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难。所以越活泼的金属越不易冶炼,难于冶炼的金属开发利用的时间就越迟。
3.实际应用:
(1)湿法炼铜:我国劳动人民在宋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2)从洗相废液中回收银,洗相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银,可用铁置换回收:Fe+2AgNO3==Fe(NO3)2+2Ag。
(3)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铜、汞离子,工业废水中常含铜、汞等金属离子,这些离子对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可用铁置换回收:Fe+CuSO4==FeSO4+Cu。
(4)实验室选择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之前的金属都能跟稀H2SO4、稀HCl反应产生氢气,但Zn之前的金属与酸反应太快,不便操作;Zn之后的金属与酸反应太慢,花费时间太长,从经济效益和反应速率多方面考虑,Zn是最合适的金属。
4.真假黄金的鉴别:
黄金是一种具有金黄色光泽的金属、化学性质极不活泼。黄铜的外形与黄金非常相似,所以不法分子常用黄铜(Zn,Cu合金)来冒充黄金。但二者之间的性质有很大差异,可用多种方法鉴别。
方法一:取少量金黄色金属块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没有气泡产生,则原试样为黄金。
方法二:取少量金黄色金属块,用天平称其质量,用量筒和水测出其体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与黄金的密度对照,若密度相等,则为黄金;若有较大的差异,则为黄铜。
方法三:取少量金黄色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块表面变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黄金。
方法四:取少量金黄色金属块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若金属块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且溶液颜色变浅(Zn+CuSO4==ZnSO4+Cu),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原试样为黄金。
5.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1)等质氢图: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两种情况:
①酸不足,金属过多,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
②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相同,如6.5g锌和5.6g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
(2)等质等价金属图: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都是+2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
①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说明活泼性Mg>Zn>Fe。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示反应物的折点越高。等质量时,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因此,相对原子质量Zn>Fe>Mg。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
(3)等质不等价金属图: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金属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而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
三、典例剖析
例 结合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下列反应,回答问题。
A.Fe+CuSO4═FeSO4+Cu
B.Mg+MnSO4═MgSO4+Mn
C.Mn+FeSO4═MnSO4+Fe
(1)金属锡(Sn)比(Fe)的活动性_______。
(2)Fe、Cu、Mg、Mn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由上面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金属与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锡(Sn)比(Fe)的活动性弱。
(2)根据A.Fe和CuSO4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B.Mg和MnSO4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锰强;C.Mn和FeSO4溶液反应,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以上分析可知则Mn、Fe、Mg、Cu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g、Mn、Fe、Cu。
(3)由上面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金属与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答案】
(1)弱
(2)Mg、Mn、Fe、Cu
(3)新盐和新金属
四、课堂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了一些知识内容,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小结】
部分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但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2.课本P66挑战自我第2、3题。
教材习题解答
第2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研究金属冶炼的历史。
3.实际应用。
4.真假黄金的鉴别。
5.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