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伶仃洋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优化设计,确保工程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减至最低。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视频:《1952年伦敦“杀人雾事件”》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1.适当的控制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能力相适应2.尽可能多的增加牲畜头数……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视频:五大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的绿色长城”55年的时间里,中国创造出了112万亩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这一“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P85一)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P85二)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一)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P87一)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87二)小清家坐落在一条小河边。以前,小河清澈见底,人们常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踪影了,人们也不敢到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个造纸厂,造纸厂违规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对此他们各有自己的看法:村民1:虽然造纸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他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很大,得不偿失。造纸厂:虽然效益不错,但安装一套排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村民2:在造纸厂能打工赚钱,一点点污染算不了什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面光伏发电,下面放养羊群,形成牧光互补塔拉滩,以前还是一片草原,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沙化严重的半荒漠化草地。2012年,海南州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40家企业入驻海南州太阳能光伏园区,开始推进生态光伏园区建设。园区的建设不仅发展了经济,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恢复后的草地也为企业和牧民带来了"意外收获"。由于植被恢复效果良好,为防范火灾隐患,每年9、10月份,光伏企业会让当地百姓免费将草割走,喂养牲畜。同时,2014年起,应海南州政府要求,新入驻光伏园区的企业将光伏支架提高至1.2米,并加盖了羊舍,上面光伏发电,下面放养羊群,形成牧光互补,实现了将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我们在光伏板下种植药材和牧草,这样更利于植被的恢复,既环保又没有污染。”这里的牧民说。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沙漠化治理退耕还湿4.如何践行低碳生活?P87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从今年的七月一日开始,上海人民便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据说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这些条例中,对个人行为最高的罚金达到了200元,对单位进行处罚的金额更是达到了5万元。垃圾分类工作不再“纸上谈兵”,对居民个人已从劝导为主迈向“动真格”了!思考:1.为什么要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谁的努力?思考:1.为什么要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谁的努力?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去努力,只有我们尊法守法,才能使环境变好,更需要国家建立严密的法治,确保环境问题有法可依。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P87④守住几个限度: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公民/中学生角度)①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②学习有关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③落实环保、节约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回收废纸。④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⑤敢于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课堂小结: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4.如何践行低碳生活?1.“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明确任务。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这说明()A.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B.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C.我国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D.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恶化趋势无法控制A2.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列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B.实施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C.打赢“蓝天保卫战”D.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C3.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说明()①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②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无能为力的③人类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④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952年的伦敦雾霾有多严重?.mp4 6.2共筑生命家园.ppt 五大发展理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