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社会共识 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社会共识 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作用有哪些?
2、政府的权力来源、工作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做法、要求)——依法行政
5、厉行法治的重要性
6、厉行法治的要求?
7、法治与德治的有什么关系?
自学指导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的哪个部门?
交警部门
工商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林业局
当地政府或教育局
民政局
1、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一、法治政府
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事结果包邮服务。首批包括东城公安分局、社会事务局、环保分局、财政分局、卫生监督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分局等17个部门单位共144项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政务专递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各是什么?
2、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3)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谋利益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关链接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如何理解法治政府?
3、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P52探究与分享
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
建立“三张清单”有什么意义?
权力清单
法无授权不可为
责任清单
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
P52探究与分享
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
建立“三张清单”有什么意义?
权力清单
法无授权不可为
责任清单
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
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有利规范公权力的运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
(1)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内涵: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重点)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我国如何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五公开”
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探究与分享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
1.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
政府行为的渠道?
2.
给当地政府建言,并与
同学交流分享你的意见。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等。
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6、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厉行法治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的必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对公民: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探究与分享:
二十多年前,老杨的女儿被单位无理由辞退。老杨自学法律,将该单位告上法庭,官司最终打赢了。十多年来,老杨坚持学习法律,搜集了五十多万字的案例和法律知识材料,为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为群众解答各种法律问题,为许多当事人讨回了公道。2014年,老杨被评为“守法好公民”。老杨说:“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不去积极维护、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时,那么最终损害的还是集体的利益。”
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造法治文化环境有哪些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该怎样做?)
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②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积极同一切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常回家看看立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把“常回家看看立法”?
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相关链接
(1)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
尊纪守法。
(4)社会:
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法治文化导向。
(5)国家: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厉行法治的要求(重点)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的宗旨和作用
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的运作原则和目标
依法行政对政府和公民的要求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必要性
共同要求
对国家
厉行法治的要求
基本要求
对公民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