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案例的展示呈现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可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新生》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讲授新课]议题一: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中国确立?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议题情境1:视频《国民经济恢复》议题讨论1:短短三年,新中国从废墟上站了起来。我们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哪些条件?归纳提示: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从1953年1月开始执行的“一五”计划,使我国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主导性的强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做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合理分配原料和市场,在保证国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工商业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普遍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也有了若干典型经验。随着“一五”计划实施和国家工业化高潮的到来,更加需要一个巩固的农业基础和农产品保障。党认为完成上述任务,仅靠个体农业经济是不可能的,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保障作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助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也有利于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这也是促使我们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2.过渡时期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问题时期。(1950-1952年底)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议题情境2:视频《一化三改》议题讨论2:1.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实现的?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与意义?归纳提示:4.社会主义改造【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议题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议题情境1:参见PPT议题讨论1:有人说,如果中共七大是革命的胜利乐章,那中共八大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强国序曲。你是怎么看待的?归纳提示: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注意: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展示党的八大后的建设成就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其他成就。归纳提示: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议题情境2: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议题讨论2: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严重曲折?归纳提示: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事情有苏联经验尚可参照,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全没有其他经验可参照,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错误是过去时,我们重要的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国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国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4.正确看待艰辛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观看视频,进入新中国刚成立的历史情境与同学交流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体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观看视频,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必然,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与意义。结合历史,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理解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学生回忆党的八大后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分享自己对严重曲折的看法,并能够正确看待它们。激趣导课,聚焦主题。再现真实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课后小结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