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3、知道结晶的方法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的关系。教具准备:烧杯、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50mL量筒、酒精灯铁架台、火柴、NaCl固体.KNO3固体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书P33-35页,根据实验现象,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但在一定量的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呢?2、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3、针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怎样才具有意义?4、能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有哪些?5、什么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6、食盐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得到的?实验激趣:⑴20mL水20mL水20mL水+10mL水5gNaCl5gNaCl+5gNaCl5gNaCl+5gNaCl现象:(全部溶解)(部分溶解)(全部溶解)(不饱和)(饱和)(不一定)结论: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里,不能无限制的溶解NaCl,当不再溶解时加入水又可继续溶解。⑵20mL水20mL水20mL水(加热)5gKNO35gKNO35gKNO3+5gKNO315gKNO3现象:(全溶)(部分溶解)(全部溶解)(全溶)(不饱和)(饱和)(不饱和)(不饱和)冷却(有晶体析出)(饱和)结论: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里,不能无限制的溶解KNO3,当不再溶解时加热又可继续溶解。冷却有晶体析出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讨论:1、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2、如下图,冷却后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3、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蔗糖,蔗糖是否继续溶解?5、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质都能形成饱和溶液,对吗?溶质的溶液②证明方法:向该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继续溶解。③转化方法:(大多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特殊溶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定义:形成晶体的过程④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方法: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当堂训练:1.10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30℃,滤去晶体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溶液(饱和、不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克。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4、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______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______溶液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__?3)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__教学反思:课题2溶解度(P35-38)(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溶解度的含义2.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3.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35-36的第一段,2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的四要素是什么?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怎样?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量。2.四要素:定温、百克溶剂、饱和、质量例:在20℃时,在10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溶液达到了饱和或者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4.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影响因素:外因:温度表示方法:溶解度表示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20℃)<0.010.01~11~10>10实例CaCO3Ca(OH)2KClO3KNO3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P36-38的表9-1和探究:溶解度曲线,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中几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你能获取的信息有哪些?2.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1.几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克),从表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哪些?①某一温度时,某一物质的溶解度②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③不同温度时,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④某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2、如何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画法: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表示的意义:①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③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坡度陡:KNO3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小曲线坡度平缓:NaCl③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坡度下降:Ca(OH)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⑴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⑵可以知道某一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⑶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⑷可以判断某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是否是饱和溶液⑸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七.当堂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把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220℃时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320℃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4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饱和,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等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NaCl25℃时为33g,85℃时为37g.KCl25℃时为34g,85℃时为51g)(NH4NO325℃时为38g,85℃时为68g.KNO325℃时为38g,85℃时为186g)3、NaNO3和KNO3在℃时溶解度相等。在℃时NaNO3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在℃时NaNO3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教学反思: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