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新人教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新人教必修1)

资源简介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新人教必修1)
一、最新考纲审析
1、高考考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2、考查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关注热点
(1)分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原因和意义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意义
二、核心考点梳理
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三、重难点方法突破21世纪教育网
1.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21世纪教育网
(2)政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特别提醒: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和物价水平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2.如何区分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21世纪教育网
(1)超前消费的含义和作用。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它败坏社会风气,在经济上会造成虚假的社会需求,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和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3.如何全面理解消费结构及变动
(1)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顺序是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2)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就经济因素来说,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以及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消费结构越差;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富裕,消费结构越优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水平,低于30%为极度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等。
4.列表比较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特点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评 价[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利 弊 态度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立异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盲目性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特别提醒: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5.正确认识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活动。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包括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安全心理等。
(2)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6.关于消费认识的几个误区
(1)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防止超前消费,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2)倡导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信贷消费是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的适度超前消费;而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
(3)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节俭是我们的美德,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四、命题角度探究
典例1、(2009·江苏卷)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  )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属于容易题。“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属于收入范畴,“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属于消费范畴,随着前者的增加而有了后者的结果,这正说明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典例2、(2010·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2007 12.4 9.6 15.8 5.8
2008 8.6 8.2 13.2 5.2
2009 10.1 8.7 13.7 5.4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解析: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结合材料从以上三个方面逐一分析即可。
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典例3、(2009·全国卷Ⅱ)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表
年份(年)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根据上表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点明图表中几类支出的比重升降情况即可。这一变化说明的问题,即根据以上描述得出的结论。
答案:(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2)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典例4、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0%和40%,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  )
①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减少,它只能说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变小了,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答案:B
典例5、李先生2010年10月升职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薪为25万元人民币,其妻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2010年12月他们办理了个人住房贷款,现在已经拿到了房子的钥匙,彻底结束了靠租房生活的历史。2011年春节期间,他们还随旅行社到海南去旅游观光。下列对李先生家的消费类型认识正确的是 (  )
A.从产品类型看,购房属于有形商品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B.从交易方式看,以前租房属于租赁消费,现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属于贷款消费
C.从交易方式看,以前租房属于生存资料消费,现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D.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解析:享受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是按消费目的进行的分类,A、C错误;旅游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D错误。本题选B。
答案:B
典例6、(2009·上海综合文综)由于近年来的市场变化,上海居民使用自来水的价格已明显低于供排水企业运营成本。为此有关方面提出2种提价的方案。一种为单一制调价,即统一由现行的1.84元/m3提价为2.8元/m3。另一种为阶梯式累进制调价(具体方法见下表)。主张阶梯式累进制调价的人,认为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
用水基数 调整后水价(元/m3)
第一级 15 m3以下(含15 m3) 2.61
第二级 15~25 m3之间(含25 m3) 3.92
第三级 25 m3以上 5.22
A.计算水费的方法并不比单一制调价复杂
B.比单一制调价更加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
C.有利于合用水表的多户家庭合理分摊水费
D.能减轻多人口低收入家庭用水的费用负担
解析:阶梯式累进制调价较单一制调价明显复杂,故A错误。较单一制调价,阶梯式累进制调价幅度较大,主要目的不在于多收费,而是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注意节约,B正确。C和D明显错误,不选。
答案:B
典例7、2010年10月12日,人民网报道,最新的城市青少年消费调查表明:青少年每月动用少则百余元、多则数百元的零花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衣服鞋袜、休闲用品、参考书刊和到西式快餐店消费等。59%的青少年表示:“其实,所买的这些衣物用不了几次就扔到一边去了;现在家里还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  )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等知识,属于容易题。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所买的这些衣物用不了几次就扔到一边去了;现在家里还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可得出青少年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而理性消费行为倾向较弱,故选A。
答案:A
典例8、漫画《书海漫游》给我们生活消费的启示是( )
A.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B.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消费
C.读书是人们实现生活快乐的主要手段
D.要用攀比心理主导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原则、消费行为等知识,属于容易题。漫画主旨在于强调读书让人快乐,这说明我们要加强精神消费,A、D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典例9、2.26米的身高、幽默的谈吐、良好的气质、中国国际化的形象成为姚明的比较优势。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NBA将姚明变成了巨大的广告牌。人们为体育明星买单体现了 (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解析:对于不同的消费心理要做出正确的区分,一是看其表现,二是看其造成的结果或影响。本题易错选B、C、D三项,不能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答案:A
典例10、2010年10月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也给我国的就业、居民收入等带来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于是许多人戒奢以俭,只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戒奢以俭”是 (  )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的体现 ②抑制消费的行为 
③适合我国国情、值得提倡的举措 ④我们的精神财富,应发扬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该题易错选②。戒奢以俭不是抑制消费,而是一种适度的理性消费。
典例11、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消费领域表现得特别明显,商家往往会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进行营销策划,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下列选项符合该描述的是 (  )
A.从众消费心理 B.求异消费心理 C.攀比消费心理 D.求实消费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心理的认识。从材料描绘可以看出,所谓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即攀比心理,所以选择C项。其他选项与之描绘不符合,排除。
答案:C
五、时政热点链接
1、背景材料 :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新华网联合国2010年12月6日电)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2010年12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就①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达成草案协议,草案将提交12月10日的大会全会进行最后讨论。
2010年6月5日,我们迎来第38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②倡导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倡导绿色生活,③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通过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④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考点对接
①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倡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的环保理念。
②在“节能减排”上,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用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③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做理智的消费者。
④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瞄准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
3、命题预测
1.实现低碳经济,鼓励居民进行低碳生活,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国家鼓励居民购买小排量、经济适用型的汽车,而且有很多优惠政策。国家这样做是为了 (  )
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减少对高消耗、高排放汽车的消费需求
C.保护部分汽车企业的利益,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D.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B
2.随着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是延续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①少用纸巾,多用手绢 ②为了方便,电器不使用时也保持通电状态 
③白天少开或关掉电灯 ④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⑤尽量少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