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3.7压强(1)实验验证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你的猜想。分析甲乙丙能否对甲、丙进行对比?猜一猜材料松木(横纹时)砖C80混泥土花岗岩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帕)5×1066×1068×107(1.2-2.6)×108一些常见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1、请分别计算图一中两块海绵受到的压强。桌子的重力为1N,一个钩码的重力为0.5N,一只桌脚的面积是1cm2,桌面的面积是30cm2。练习2、如图所示,用10N的力将小木块静止的按在墙上,小木块受到的重力为15N,小木块与墙所接触的那个面的面积为0.01m2,求小木块对墙的压强?墙压力和重力是否相同?00●●0000●羊果pngu0⊥v.com9第7节压强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7节第1课时。本节课需要《机械运动》、《力的存在》、《重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做铺垫。各节课的关系图如下:(压强水平面上,重力=压力竖直面上,重力≠压力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存在机械运动)本节课主要涉及到压力,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知识,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及利用压强进行简单的实践分析。【学情分析】因为要求4个人同时上同一课时的内容,所以经过讨论后,选择了《压强》第1课时进行同课异构。然而为了在5月5日那天为学生粗略的打好基础,所以课时非常赶,重力的计算这块知识学生掌握的比较不好。此外,因为,《二力平衡的条件》没有上过,所以对于在水平面上压力为什么等于重力,学生也不了解。在课的设计中,特地去掉了公里的计算,并且直接在题中给出了G的大小和F压力=G。【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分析;2.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通过先比较单一变量的实验,再分析如何比较多个变量的实验,培养学生钻研实验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不同的实验组,得出压强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挤压海绵提出压力教师提问:1、老师手里的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2、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二、分析压力作用效果,提出猜想3、压力作用在海绵上,海绵发生了形变,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如何判断压力对海绵的作用效果的强弱呢?4、那么如何让作用效果更明显呢?请同学们给出你们的猜想。5、好,增大压力。但是,如果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再改变,是否还能让作用效果更明显?三、验证猜想,引出压强6、好,我们已经提出了两个猜想。那么这两个猜想是否正确呢?要证明猜想是否正确,要怎么办?7、实验中,共涉及到几个变量?8、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呢?9、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10、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给予1块海绵,1张小凳子,一盒砝码,请同学们利用所给的器材对猜想进行验证。4min钟后,请小组上台对实验进行展示。11、哪一组愿意上来展示?12、你们这组所要验证的一个猜想是什么?13、你们是否对另一个猜想也进行了验证?14、同学们利用控制变量法对甲、乙进行比较得出了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对乙、丙进行比较得出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以控制变量的思想,似乎甲、丙的压力作用效果孰强孰弱并不可比较。那么,甲、丙是否真的不能进行比较,若要比较,该如何比较呢?我们已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和压力一定时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15、那你的想法是改变条件,使得甲、丙只存在单一变量。那么,现在不改变条件,能否通过换算,进行单一变量的比较呢?16、对,若面积均是单位面积,只要比较压力的大小,就可判断作用效果。在科学上,我们将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现在已知一个压力,和一个受力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压强呢?17、若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上述公式就可以表示成P=F/S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命名的。我们再来看公式,力、面积的国际单位分别是N、m2,那么1Pa=1N/m2,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四、利用压强进行计算、分析18、我们对压强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猜一猜,一张对折报纸和一粒西瓜子,哪个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更大?19、我们对压强的大小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观察我们手中海绵,为什么一些海绵破了?20、因此,对于一些常见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我们应当有所了解。这是一些常见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练习:完成手中的当堂检测中的第一题。完成第二题。展示对、错。再问压力和重力是否相同?答:发生了形变答:因为受到手给的压力答:根据海绵的形变程度。答:增大压力答:减少受力面积答:进行实验验证答:2个答:控制变量答: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对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展示实验,讲述实验结论;其他同学补充意见思考得出:当存在两个变量时,比较单位面所受到的压力大小描述压强定义式描述1N/m2的意义猜测压强大小答:因为海绵受到的压强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知道常见材料所能承受最大的压强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说出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分析。说出在竖直面上,压力大小不等同于重力 引出压力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知道判断压力对海绵的作用效果的强弱的依据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知道用控制变量法做实验,提高实验的时效性学生动手动脑,对猜想进行验证并思考书本上实验探究导向性太强,设计这一个环节,希望以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在设计时首选是不选择利用速度或者数据的形式来引出压强。学生自己得出定义式,可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在猜测过程中,学生很可能认为报纸的压强大。等教师公布结果后,学生会产生矛盾。一则对压强的大小有个具体的概念,二则对压强的计算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海绵的损坏,引出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学生对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进行思考,开始意识到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压强的大小。第一个练习题,去掉了重力的计算,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则,为了开课,前面几课上的很赶,学生对重力的计算相对薄弱;二则,学生的数学相对是比较弱的。同时,压强是通过对比图甲和图乙得出的。因此,将书本的题目改成了计算小凳子对海绵的压强。此外,这一个计算题,将公式先列出来给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压强公式,尚不熟悉,所以让学生先模仿。知道重力与压力的关系【板书】3.7压强(1)(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压强(单位:帕斯卡(帕)(Pa))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压强(1).ppt 3.7压强(1)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