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 反思(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 反思(2课时)

资源简介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这是课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里发出(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学习4-6自然段: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是怎样实验的?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默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超声波  嘴 )))))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无线电波  无线 )))))
飞机(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启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提问题。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科学性,以说明为主,设计教学时,注重渗透方法指导,从质疑中引发探究。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有问,有问有探究。开始,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蝙蝠什么是雷达,引出问题: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直接学习结论,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时,以课本中小同学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提问题。遵循读、问、议、答,有扶有放,引导学生“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吗?”注重问题回到课本解决的练习既提出不同问题又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课堂上,根据需要,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每一步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提问,发展思维,理解课文内容。遗憾的是给予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