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历史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五、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歌谣)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原始后期有青铜,商周礼器它铸成。 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 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 象指会形造字法,一脉相传人人夸。 2. 易错点拨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探究与思考: 甲骨文是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分析: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甲骨文残片”上有五个字:年、其、寿、贝、丕。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个王朝的活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 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圆形方孔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汉字起源于( ) A. 陶器上的符号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4. 西周时期,青铜器被大量用于( ) A. 农业、战争 B. 农业、手工业 C. 祭祀、战争 D. 祭祀、做乐器 5. 著名古代文物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 A. 陶瓷制造业 B. 玉器制造业 C. 青铜铸造业 D. 纺织加工业 6.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我国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四羊方尊 B. 虎耳铜鼎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7. 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为占卜记录 B.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反映了夏朝历史 D. 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8.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答案: 1. B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商朝的活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 2. A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司母戊鼎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圆形方孔钱是秦始皇统一的货币。所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商朝时期的历史文物,故选A。 3. B 解析: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故选B。 4. C 解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故选C。 5. C 解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因而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领域的杰出成就,故选C。 6. C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故选C。 7. C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是河南安阳大量出土的,所以ABD选项是正确的观点,排除;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故选C。 8. C 解析:选项C是甲骨文的图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说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甲骨文图片,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