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知识讲义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人教A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知识讲义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人教A版(2019)

资源简介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重点
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难点
理解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思路
考试要求
考试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难度 中等
核心知识点: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求法
如图点P为平面外一点,点A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false,过点P作平面的垂线PO,记PA和平面所成的角为,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false
说明:(1)运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问题,其一般方法是找出代表相应距离的线段所对应的向量,然后计算这个向量的模。
(2)对空间中的两种距离的认识
a. 面面距。与两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部分叫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b. 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面的距离都可转化为点面距。
类型一:求空间的两点间距离
例题1 已知AB,BC,CD为两两垂直的三条线段,且它们的长都为2,则AD的长为( )
A. 4 B. 2 C. 3 D. false
【答案】D
【解析】方法一: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据题意知,A(2,0,0),D(0,2,2),
false
方法二:false
falsefalse
方法三:如图所示,把AB,BC,CD看成为一个正方体的三条棱,由勾股定理得:
false
总结提升:求空间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类型二:求空间点到直线距离
例题2 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AB⊥AC,且AS=AB=AC=2,D是SA的中点,则点D到BC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答案】false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D(0,0,1),B(2,0,0),C(0,2,0),false
∴false在false上的投影长为false
故D到BC的距离为 false
总结提升:
1. 点到直线距离的求法
如图,PB⊥l,垂足为B,则PB的长度即为P到l的距离,在不易确定垂足B的情况下,可在l上另取一点A,则AB为false在false上的投影,故false
在Rt△PAB中,有false即P到l的距离d=false
2. 因此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可分以下几步完成:
(1)在直线l上取一点A,同时确定直线l的方向向量false,并求false
(2)计算直线上点A与已知点P对应的向量false
(3)计算false在false的投影
(4)由公式false 求距离。
类型三:求空间点、直线、平面到平面距离
例题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1)求B1到面A1BE的距离;
(2)求D1C到面A1BE的距离;
(3)求面A1DB与面D1CB1的距离.
【解析】(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1,0,0),C(0,1,0),B(1,1,0),
A1(1,0,1),D1(0,0,1),C1(0,1,1),B1(1,1,1),false。
false,设false为面A1BE的法向量,则
false即false即false取x=1,得平面A1BE的一个法向量false。
falsefalse
false。
(2)∵D1C∥面A1BE,∴ D1到面A1BE的距离即为D1C到面A1BE的距离,
仿上法求得D1到平面A1BE的距离false。
(3)∵面D1CB1∥面A1BD,∴ D1到面A1BD的距离即为面D1CB1到面A1BD的距离。
易得平面A1BD的一法向量false,且false。D1到平面A1BD的距离
false。
总结提升:点到平面的距离的三种求法
(1)定义法:这是常规方法,首先过点向平面作垂线,确定垂足的位置,然后将该线段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
(2)等体积法: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利用三棱锥转化底面求体积,从而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
(3)向量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一般步骤为: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②找到从该点出发到平面的任意一条斜线段所对应的向量;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所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
1. 利用法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题目,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像在进行几何推理时那样去确定垂足的位置,完全依靠计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也有局限性,用代数推理解立体几何题目,关键就是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向量通过坐标形式表示出来,所以能用这种方法解题的立体几何模型一般都是如:正(长)方体、直棱柱、正棱锥等。
2. 防范措施:(1)提高运算能力
应用向量法解题,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在向量的运算,法向量的求解过程中,运算的快捷准确是解题的关键。
(2)转化思想的应用
在求空间的各种距离时,要有转化的意识,求解的过程往往就是转化的过程,如本例中利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等均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已知false 则点A与G之间的距离为( )
A. false B. false C. false D. false
2. 已知A(1,0,0),B(1,-2,3),C(-1,2,1),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A. false B. false C. false D. false
3.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则点C1到平面B1EF的距离是( )
A. false B. false C. false D. false

二、填空题
4. 已知直三棱柱的各棱长都是2,且AB⊥AC,则点A1到直线BC1的距离为______。
5. 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坐标分别是A(0,1,3),B(2,0,2),C(1,-1,2),D(-1,3,1),E,F分别是AB与CD的中点,则EF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
6. 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DA=2,F,E分别为AD,PC的中点。
(1)证明:DE∥平面PFB;
(2)求点E到平面PFB的距离。
1. 答案:A
解析:false
false
2. 答案:B
解析:据条件知false
false在向量false方向上的投影为false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false
3. 答案:D
解析:设所求距离为h。
因为falsefalse
在△B1EF中,EF边上的高为false
false
而E到平面B1C1F的距离EB=1。
false
4. 答案:false
解析:建系如图,则B(2,0,0),A1(0,0,2),C1(0,2,2)
false
false上的投影为false
∴点A1到直线false的距离为false

5. 答案:false
解析:易知false故false
6. 解:(1)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P(0,0,2),F(1,0,0),B(2,2,0),E(0,1,1)。
false=(-1,0,2),
false=(1,2,0),false=(0,1,1),
∴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
∴false∥平面PFB。
又∵D?平面PFB,∴DE∥平面PFB。
(2)∵DE∥平面PFB,∴点E到平面PFB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PFB的距离。
设平面PFB的一个法向量false=(x,y,z),
则false
令x=2,得y=-1,z=1。
∴false=(2,-1,1),false=(-1,0,0),
∴点D到平面PFB的距离false,
∴点E到平面PFB的距离为fals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