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教案1、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认现象。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4.能进行有关热量的简单计算。过程和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1、教师提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怎样变化?物体放出热量呢?学生口答:吸热升温、放热降温。2、提出实际情境: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学生口答: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水却温度适宜……进行新课一、提出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事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口答: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学生分组讨论。2、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学生回答。二、猜想和假设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2、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3、对学生的其他猜想可有选择地简要板书,并组织讨论,启发思考。学生口答:①用酒精灯加热。②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或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看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短。③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学生设计记录表格。学生调整实验方案,完善记录表格。三、设计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要求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2、教师说明: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教师点拨、提问:①如何才能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②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哪个升温快?可以有几种比较的方法(类比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③实验时要注意沙子和水的哪些条件相同?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投影部分学生的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评价、改进物质质量(kg)升高200C所需时间(s)升高400C所需时间(s)沙水或物质质量(kg)4min升高的温度(0C)8min升高的温度(0C)沙水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教师点明: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五、分析与结论1、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要比沙子的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也慢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沙比水吸收的热多。(2)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5“分析与结论”和P16“一些物质的比热”。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2)单位:焦/(千克·0C),符号J/(kg·0C)。(3)水的比热较大,为4.2×103J/(kg·0C)。(4)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六、交流与讨论教师提问: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什么是比热容?它的单位是什么?通过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阐述比热的物理意义,继而让学生查出水、铝、铁的比热,连同单位板书于黑板上。以铝的比热容入手,请学生说出他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铝,升高1℃,需要吸收0.88×103焦的热量(1)从铝的比热入手,将课本的例题分解成几步,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①1千克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②1千克铝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③1千克铝温度升高100℃-30℃=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④2千克铝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⑤2千克铝温度升高100℃-30℃=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依据铝的比热0.88×103焦×2=1.76×103焦0.88×103焦×(100-30)=6.16×104焦)0.88×103焦×2×2=3.52×103焦0.88×103焦×2×(100-30)=1.23×105焦利用公式,自学完成课本P15页第4题。继续利用上例,在问题③之后再提出:1千克铝温度升高(t-t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在问题⑤之后提出:m千克铝温度升高(t-t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最后提出如果升温的不是铝,而是比热为c的另外的物质,如何计算吸收的热量。从而归纳出公式:Q吸=cm(t-t0)(2)我们已经总结出了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如果物体温度降低,像刚才的例题中如果铝块从100℃降到30℃,那末它要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应当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仿照物体吸热公式导出放热公式。只需要把(t-t0)改为(t0-t),即:Q放=cm(t0-t)小结学生根据提纲梳理主要知识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4.Q吸=cm(t-t0)巩固练习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2.由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3.0℃的冰熔化成0℃的水,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不变B.比热容增大C.内能不变D.内能减小4.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反映吸收的热量.5.小聪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比热容c的大小关系是cAcB.(填“<”、“>”或“=”)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第7、9页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2、Q吸=cm(t-t0)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