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 班级 姓名知识摘要:1.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2.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重难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课前预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 圈、 圈、 圈、 圈、 圈、 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图表探究1:图3-3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图表探究2:图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区别巩固练习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_______。(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 、 、 、 _____(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 的变化并导致 的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 _,改善 ,保持 ___ ,促使生态环境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 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其他环境要素土壤对形成的作用;3、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与对环境的影响。重难点:其他环境要素土壤对形成的作用课前预读: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基础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关系密切。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 和 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 过程、 地貌形态以及 和 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 、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 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的影响最为突出。图文探究:其他环境要素土壤对形成的作用(明确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的相互关系)小组讨论:看书内容讨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与对环境的影响巩固练习:根据图中提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D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是 , 反映荷花特点的是 __ ,反映热带雨林特点的是 ______ 。(2)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 _____ 和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中亚地区气候 ,土壤多呈 ___ 性反应,植物叶子 _ ___ 而根系 ___ 。二、综合题11.(1)水文 气候 植被 (2)画图略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3)水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大气循环(4)全球气候 整个生态系统 局部小气候 水文状况 水土 良性发展(5)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12.(1)D A C (2)B D 干旱 中性到碱 小 发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