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填空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填空复习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到第三单元填空复习
1、促使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 。 是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关键因素.
2、 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旧石器时代使用 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 石器。
4、古人类生活的区域主要在 三大洲.
5、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 .
6、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
7、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
生活时间
体质特征
生产工具
火的使用
生活状况
8、北京人考试学会使用火,火的作用有哪些
9、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什么好处
10、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11、氏族与群居的主要区别在于,氏族由 结合起来
1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3、最早的古村落出现在 地区
14、半坡遗址与河姆度遗址的比较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分布区
自然条件
建筑式样
制作的陶器
驯养的动物
种植的农作物
15.半坡遗址出现的小口尖底瓶说明当时社会已产生了 萌芽
16. 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古希腊也有一部诗史叫
17. 神农氏炎帝的贡献有: 轩辕氏黄帝的贡献有:
嫘祖的贡献有:
18.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和
19.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推选首领的办法是 后来禹的儿子启开始改这种制度为
20.学了第一单元你知道了有哪些神话传说
21.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发明了 ,用于烹煮食物和储存食物,成为人类长期使用的器皿。
22、文字发明前,人类历史依靠 方式流传下来,传说中描述的 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23、我们通常把 和 作为人类文明的开始。
24、最早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是 ,另外还有一种人 后来成为犹太人的祖先。
25、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 ,种植水稻的国家是 。
26、印度的 统一了国家,同时他的贡献还有 。
27、 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28、 年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29、早期城市出现在古印度的是 ,两河流域的是 ,古中国的是 ,它极有可能是中国 朝的都城。
30、古代印度有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称为 ,其四个等级依上而下分别为 、
、 、 。
3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是 。
32、中国商朝奴隶地位低下的一个最重要表现是奴隶通常用作 和 。
33、迄今发现最早的的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它反映了 的利益。
34、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35、埃及国王又称 ,自认为是 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6、佛教创立于 , 开始向外传播, 传入中国。
37、 文明和 文明合称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38、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 人。
39、古代巴比伦的 ,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
40、雅典的政治制度称为 ,其中最高权力机构是 ,最高陪审法庭是 。
41、为了防止某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雅典发明了 。
42、公元前27年, 自称共和国的“元首”,实际上成为罗马皇帝。
43、欧洲中世纪时,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是 。
44、据你所知,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帝国有 和 。
45、煇煌的 和_ 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46、代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了 ,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 ”。
47、伊斯兰教信奉 ,该教教徒被称为 。
48、中世纪的欧洲农村,生产、生活主要是以 为单位的。
49、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
50、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我国正处于 时期(填朝代)。
51、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在 ,这是一座与唐都长安齐名的宏伟城市。
52、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涨落的规律创立了 ;古代苏美尔人、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认识、制定了__________。
53、由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国家有 、 、 、
54、欧洲中世纪的的封建制度有 、 、
55、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定 ,三分帝国。
56、欧洲中世纪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的城市是 和 。
57、阿拉伯文化的辉煌表现在文学上 ,建筑上 ,宗教上 ,翻译并传播了 和 。
58、
劳动形式 距今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的工具 使用火的情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59、
名称 创始人 创立时间 创立地点 经典
佛教 佛经
基督教
伊斯兰教
60、
成就 文字 建筑工艺 天文 科技 宗教
古埃及
两河流域
古印度
古中国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填空
1、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在 年前后,夏被 领导的商所灭;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他非常残暴,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 。
2、西周 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3.、关于西周礼乐文明——西周通过以下三大制度确立了礼乐文明:
A、分封制:(1)分封制的基础: (2)分封对象: (3)诸侯的义务:
(4)分封的作用:
B、 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 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C、 制:是周朝用来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的。(1)你如何看待周朝的“礼”“乐”?(即作用)
相传礼乐制度是 制定的;总之,周朝的统治者建立以上三大制度的目的都是 。
4、 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今河南 ,历史上称为 ;这一时期也称为 。在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 和 ,这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5、填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史实:春秋首霸是 。他能最先称霸的原因是:① 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 “ ”,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 “ ”,正式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6、战国时期主要的变法有 ; ;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7、“商鞅变法”:时间: (春秋或战国)时期的 年;人物:商鞅和 (秦始皇或秦孝公);国家: (秦朝或秦国);目的: 主要内容:经济上①
② 军事上 政治上 主要作用
变法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① ②
8、“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① ②
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① 学派: ;② 学派: ; ③ 学派: ;④ 学派: ;⑤ 学派:
主要人物及观点:①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另一代表是 ,他的主要观点有:“ ”;“ ”、“ ”;“ ” 。西汉时,该学派的 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 采纳,从而使该学派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 ;他还主张“ ”,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另外,战国时期的 也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a、“ ”,反对战争;b、“ ”,就是 。
④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他的思想被 国的统治者所青睐重视。他的主要观点有: a、
。b、 。
⑤兵家的鼻祖是: ,他写了《 》,“ , ”军事名言就是出自此书。他的后代 又写了《 》。
百家争鸣的意义: 。
9、(1)公元前 年,秦王 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 大帝国。“ ”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 制度。中央官员都对 直接负责。在地方废除了 ,把全国划分为 和 ,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
(2)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的进攻,秦朝修建的长城,西起 ,东到 ,绵延万余里。
(3)秦始皇在统一南方 地区的过程中,为了运输军粮,开凿了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 。
(4)中国地广人多、方言各异,秦始皇下令以 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更加简便的字体——“ ”。统一的 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5)秦始皇下令以 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他还规定了统一 的 制度。
(6)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丞相 的建议,下令全国烧毁除 、 、 及种树的书籍以外的有关其他各国历史的书籍,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第二年,以诽谤的罪名将四百多名儒生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10、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是 和 。此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疆域不断扩展。虽然中间经历了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但各民族融合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_____统一准备了条件。
11、秦朝统治者征发繁重的_______和_______,引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BC209年的____ _____起义。继之而起的是_____帝国,包括______和______,承袭秦帝国各项制度,并开拓创新促进新统一格局形成。
12、汉高祖分封子弟和功臣做诸侯,导致汉景帝时引起了“__________”。几百年后的_______朝,爆发了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___________”,唐朝开始____________。
13、汉武帝的政绩:颁布“_________”,削弱________原来的封地和势力;加强_______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督,加强_______的权威;采纳儒生_________的“ 、 ”的主张,实行_______上的“大一统”,在全国大力推行______教育,在长安设立_______,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思想;改变汉高祖对匈奴的________政策,开始反击匈奴,派大将_______和_______解除汉朝的边患,后来汉匈之间出现______与“______”的局面;派_______出使西域,打通________之路;经营______,有效管理________聚居地,加强与________少数民族的联系。
14、西域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公元前______年,西汉设立___________。
15、公元25年,_______建立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其中________逐步统一北方,________在江东建立统治,刘备得到________的帮助,准备占据____州和____州。公元_______年的_________之战奠定了_________的基础,公元______年,曹丕建立_____国,定都_______; 221年,_______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_______。
16、浙江在三国时期属于 国,该国的 业发达,并派船队曾到达 ,也就是现在的 ,从而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
1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纷纷南迁,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_______奠定基础。在北方,由_______族建立的北魏在___________时进行改革,实行________政策,改说_______、改用________、改穿_________,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北方___________的步伐。
18、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的局面;280年,_______短期统一,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581年建立的_______朝实现________统一,618年为李渊建立的_____所取代。
19、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 ”,所以重视______生产,颁布__________的诏令,减少______,不误农时;善于 和虚心 ,重用谏臣 ;沿袭和完善隋朝的__________制和_________制,重视 的培养和选拔,任用长于计谋的_________和善于决断的_________;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称为“_________”,唐太宗在位的年间,政治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民族关系_____,社会____,国力_____,被史家誉为“____________”。
20、唐朝的帝国新政,由________开创,经过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__________的发展,到_________时达到鼎盛,进入____________。农业使用了新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非常高超;瓷器以_______的青瓷和邢州的________最有名,___________是造型美观的艺术珍品;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________的繁荣。唐朝的社会生活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成为当时各国交流的中心。
21、汉唐文化是在继承____________和吸收___________的基础上,由__________经过共同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盛世文化: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_______》。唐代是我国_______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诗仙”的________和被称为“________”的杜甫。佛教进一步传播,_______到达_______,即今印度半岛,后来将自己西行见闻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日本。唐朝统治者推崇____教。汉唐盛世也是________发展的鼎盛时期,书法上有东晋被称为“书圣”的_________,创立“颜体”的唐朝人________;绘画有擅长人物画的东晋的_______、唐朝的_________;雕塑方面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_____。
2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_______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_______交流的桥梁,它从_____出发向西直达欧洲的________(国家)。中国的 、 、 、 _________等通过它运送到西方,西方的 、 、 、 也通过它来到中国。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是指____________。
13、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沟通了_____与______两大水系;秦始皇开凿了_______;_________(皇帝)下令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从北到南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东北到_______(地点),东南到______(地点)。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解决__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_________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14、写出下列唐朝时期在位的皇帝:贞观之治_________贞观遗风__________开元盛世____________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1.政权的更替: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瓦解了大唐帝国的统治,随后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动荡时期,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 。” 年,大将 发动兵变,建立了 朝,定都 ,史称 。不久,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这时的中国,仍处于 的状态, 与 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年, 赵构称帝,后定都 (在今 ),史称 。 年, 灭南宋,不久中国再度统一起来。
3.少数民族政权:
⑴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 建立的政权,辽军经常南下,对中原地区进行抢掠, 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 城。此后,宋辽议和,史称“ ”。
⑵写出下列政权分别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①西夏 ②辽 ③元
④金 ⑤蒙古 ⑥北魏 。其中,可能与北宋并存的有 ;可能与南宋并存的有 。
⑶那时,游牧于中国西北的 族在今宁夏地区建立了 政权,通过议和方式,宋与夏保持着友好相处的局面。
⑷ 年,东北地区的 族建立了 。那时, 和 都很腐败,最终都被金所灭。 是南宋时最著名的抗金将领, 年,岳家军在河南 取得大捷,但
急于求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以“ ”的罪名将他杀害。 年,宋金议和,从此, 局面形成。
⑸12世纪,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混战不已, 年, 被推为大汗, 国建立。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接连灭亡了 和 。后来, 继承汗位,于 年建立了 朝,次年定都 。他就是 。 年,元灭 ,不久中国再度统一起来。
⑹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上:
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绵延不断,经历了多民族融合的过程。请列举已学知识中,民族融合与交往的事例。
4.宋元时期经济成就:
⑴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开始于 ,到 时,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
到 流域的转移。请列举促成这一过程的原因;

⑵农业:两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 ”成为当时流行的谚语。先进的生产工具 ,不仅节省了体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的推广,使水稻的产量在粮食生产中跃居首位。
⑶手工艺:宋代 制造业发达,北宋兴起的 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⑷商业:唐宋之际,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传统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中 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繁荣,夜市、早市出现。中国现代城市的格局大约在 形成了。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 时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了 的流通;北宋的 城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那时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有 、 、 。
⑸宋元城市的新气象新在哪里?
5.世俗生活:在宋代城市中,有大型的娱乐场所 ,在瓦子中用绳索、栅栏等围成的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叫 ,里面上演的节目,最吸引观众的是 。宋元时期的“说话”,相当于现在的“ ”,它有多种形式,人们最爱听的是“ ”与“ ”。逢年过节,民间的 、 十分热闹。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 等,在宋元时期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6.文化成就:
⑴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国策的后果是:

⑵宋代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 和 。与侧重 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点是讲求诗歌的 。 是宋代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著名的词人有 、 。
⑶绘画是宋代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倾注到画的创作中去,形成融 、 、 一体的“ ”。 、 、 、 是文人最爱描绘的景物,被誉为“ ”。
⑷ 是元代文人关注民间文化的典型表现,包括 和 ,当时的著名作家有 和
,其中 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有悲剧《 》。
7.科技成就:
⑴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 在炼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丹药时 发现的。宋元时期被广泛地运用于 ,如 、 、 等。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⑵隋唐时期,人们受 等的启发,发明了 并广泛使用。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克服了雕版印刷术的缺陷。元代,科学家 发明了 ,使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⑶早在 时期,中国人就有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们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 ,
从南宋开始,人们将指南针放在罗盘中,所以又叫 。
⑷宋元时期,随着 的普遍种植与 的日益推广和进步, 流行,取代了 和 。元代的 跟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先进技术,回到家乡后,将技术传给那里的乡亲,松江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了“ ”的纺织业中心。
8.元的开放与交流:
⑴元的疆域空前辽阔,在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我县处于当时的 行省。此外,元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交通畅通,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繁荣,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是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⑵13世纪末,威尼斯人 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17年,并在 做官3年。回国后,他的朋友将他的叙述写成了一部书《 》,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
⑶宋元时期的 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这里鲜红的 ,给人印象深刻,这里还成为 汇合的地方。
⑷宋元时期,中国的 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