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讲授法等。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师:来到灌阳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见到你们这群活波可爱的孩子,我深感荣幸,真想用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下。同学们还记得照相机能成怎样的像?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生: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师:那投影仪和放大镜呢?生: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师:同是凸透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不同呢?要知道原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新课教学师:请大家大胆猜想:凸透镜能成不同性质的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生: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焦距有关。(教师板书)师:刚才同学们都只是猜想,通过什么验证你的猜想呢?生:实验师: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以下器材。(逐个认识)生: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师:有了这些器材你该怎样摆放才能进行实验?请大家动手试一试。(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停下来。我看到大家都是这样摆放的(出示幻灯片)强调:把凸透镜固定在蜡烛和光屏之间,且在光具座的中间处(如:50cm处)。师:(指着幻灯片)如果要在光屏中心得到烛焰的像,它们三者的中心应在同一水平高度。师:在大家动手实验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物理名词:物距和像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师:请大家参考课本97、98页讨论一下:利用这些器材,你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看到不同性质的像呢?(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回答师:老师这里有几点建议,同学们可以参考。师:实验中看哪些小组做得又好又快,做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教师全班巡视并指导)凸透镜成像规律(f=)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倒大小虚实????????????????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论证:教师:同学们在实验中看到了哪些不同性质的像?你能将它们分类并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1)当物距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板书)验证猜想:交流评估:同学们在实验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实验中应注意什么?(教师请部分同学起来回答)(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注:本节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重点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学生今后实验打下基础。(四)反馈练习:1.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前,移动物体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放大的清晰实像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为( )A.8cm??B.16cm??C.30cm??D.24cm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五)作业:能力培养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猜想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DBCF2fF光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