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_____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①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2f>u>fuu(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仪器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5.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u=2f,u=f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生练习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