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8.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
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
播放美国白人当街执法过度杀害黑人视频,引出民族宗教无小事
了解世界:
从民族方面看,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宗教方面看,据统计,在全世界的近76亿人口中,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3多,据2000年联合国统计全球人口为62亿,宗教信仰人数为50亿。世界信仰宗教人数占总人口的78.52%。预计2020年基督教徒约26亿,伊斯兰17亿左右,印度教约9亿,佛教6亿多。有30多个国家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
民族问题是民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民族利益和民族权益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总和。宗教问题是指由于宗教文化体系构成要素缺失而导致的宗教文化体系不完整或不严密,或宗教与其所在国家的社会产生矛盾和不和谐,或因超越国家边界的“泛宗教主义动而引发的国际争端和宗教冲突。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宗教因素交织,特别是民族分裂,极端宗教势力与国际恐怖活动纠缠在一起,导致一些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冲突不断。例如:巴以、印巴、轴北冲突、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战乱、中非西非战乱、欧洲难民、美国特朗普白人优先引起的国家撕裂等
文化体系不完整或不严密,或宗教与其所在国家的社会产生矛盾和不和谐,或因超越国家边界的“泛宗教主义运动而引发的国际争端和宗教冲突。民族问题与领土争端宗教因素交织,特别是民族分裂,极端宗教势力与国际恐怖活动纠缠在一起,导致一些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冲突不断。例如:巴以、印巴、缅北冲突、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战乱、中非西非战乱、欧洲难民、美国特朗普白人优先引起的国家撕裂等
历史根源:殖民主义统治所遗留下来的积怨和问题。
现实原因:冷战结束后,过去在两个超级大国介菊权掩下的教的爆发提供了机遇。
内在原因:各国在制定和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国际政治根源相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经济根源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间这些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环节二: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探究1
你的感受呢?
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
师明确:西藏能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原因:①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为真正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保证。④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制度和法律保障。⑤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探究2:辨析:
有人认为,在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别了。这一观点对吗?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在相互关系上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人口多少与发展的不平衡,而且这种差异还将会长期存在,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探究3展示课件:思考上面的说法正确吗?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什么原则?
自主学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1)含义: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依据
:《宪法》规定
(3)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注意: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民族平等原则吗?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汉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并没有违背民族平等原则,反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1)含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2)原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怎样坚持
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要同国内外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斗争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原因:①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怎样实现
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
还需要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先富帮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
注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
精讲点拨
1.
2.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
(1)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定我国的民族平等。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但这些民族差别只是影响了民族平等的实现程度,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在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2)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别没有必要消除,而民族间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别需要消除,这样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3.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大民族主义”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可以享有特权,歧视、排斥、欺凌其他民族。(2)“地方民族主义”以孤立、保守、排外为主要特征。(3)“大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都反对坚持民族平等,影响甚至破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坚持民族团结,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探究3
民族关系
我参与
我们应该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环节三
当堂训练
(2019·江苏卷,19)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
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全国Ⅱ·17)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2015年启动,近三年时间有519名内地医疗专家接力进藏救死扶伤、传道授业,430项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得到填补,285种大病不再出自治区治疗,533名西藏本地医疗骨干获得培养……守护高原生命与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传递。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  )
①改善西藏民生、促进平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②实现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基础 ③推动西藏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④维护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全国卷Ⅰ,17)某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颁金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等融入舞蹈、声乐剧目之中,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上述做法(  )
①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③开创了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BA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