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含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这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是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本框又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框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民族比较熟悉,但是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陌生。从知识储备看,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从能力来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通过材料归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从课标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知识目标
:明确民族区域目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适合我匡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己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和识整
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政治认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基于学生活实,基于课堂再整台再生成,使学生知道、理解、懂得、接纳、尊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王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民族区城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和法律法规,知道、理解我国贯彻依法国基本方略,推进民主政治的法制化,依法保护各民族利益,依法保护公民利益,树立法治识,并自
觉遵法守法懂法用法。
理性精神;懂得知识学习需要在事实案例的理性分析;通过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合情合理合法性探究,懂得理性看待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通过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政策的不同效果,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制度的不同实践,懂得理性对比,理性归纳和理性觉悟的重要性
公共共与,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制度的认知力,增加贯彻我国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
播放美国种族歧视打死黑人视频,与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局稳定、边疆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作对比,思考中国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二:讲授新课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找一找: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请找出各个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自主学习: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注意:
小组讨论: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吗?
不对。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是片面的。
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组讨论2: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行使民族自治权吗?
此观点是错误的。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行使自治权的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
补充:其他自治权
1)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杌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2)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維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3)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貿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贸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对外经济貿易活动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国家的优待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基本政策的关系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示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人说,我国应该实行民族同化,即取消民族差异,用公民意识取代民族意识
1、以上做法利弊
2.我国能否实行民族同化
3.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实行民族同化,即取消民族差异,用公民意识取代民族意识?
1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且在短时间难以消除,这是基本国情之一。人为制定政策取消民族差异不利于民族团结,进而会影响到国家统一。
3.“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如果实行单一民族自治,则又涉及到自治地的其他民族怎样生存、去哪生存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以强迫同化为理念的民族政策注定是失败的。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必要性+优越性
1.
必然性
1)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现实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优越性:
领略两会中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代表
环节三:当堂训练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颁金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等融入舞蹈、声乐剧目之中,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上述做法①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③开创了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全国卷Ⅲ,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
①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的要求 ②保障了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 ③是保证边防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在本地特色上下功夫,在有效管用上做文章”,通过立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各项自治权落到实处,有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巨大进步。由此可见(  )
①行使立法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④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能够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DD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信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会更加完善,我们的祖国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