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8张PPT)+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8张PPT)+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3.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人教版
九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仲夏时节,“七一”又至。每年的这一天,都恰似时间的原点,让我们得以站定下来回望过去、眺望未来。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并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一阵阵难以言状的感动、欣喜、憧憬油然而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故事画卷萦绕心头。
岁月如歌,继往开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99年弹指一挥间,从嘉兴南湖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我们党始终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仔细阅读示意图,了解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并想一想分布特点?
国内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分布在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等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
1.
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中国正在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
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中国人对科学社会主义
的了解和认识由此开始。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
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新知讲解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影响:促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继续奋斗,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陈望道原名参一浙江省义乌人,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同年5月,陈望道回国,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1920年12月起,陈望道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
“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中的其中一本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青年,在湖南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次年7月,毛泽东又主编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湘江评论》周刊,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
《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激励人们:"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济济新民会,风云一代英”,新民学会,聚集了一代潇湘群英。他们中流击水,傲立潮头;他们星光熠熠,活力四射,时间的流逝遮不住他们卓然的风采。
先进知识分子对工人们说:“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那根柱子就是我们工人,顶天立地中,工人最伟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突出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增强工人阶级参与革命的热情,扩大革命队伍。
作用:
工人人数
罢工次数


斗争的形式
斗争的目标
辛亥革命前
60万
65次左右
几百人
分散斗争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辛亥革命后—1919年
200万左右
130多次
几千人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工人运动本身逐步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因而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俄共(布)派代表维经斯基,4月率党员小组来华,6月,他同李汉俊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党的纲领,陈独秀征求李大钊命名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上海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成立的。1920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大多是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李大钊与陈独秀通信相商,一致认为需要加快建党的进程,同时,李大钊等人还积极联络北京、天津等地的先进分子,努力促成进步团体的联合。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党组织的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北京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1.
标志
2.
时间
3.
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新知讲解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提出: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3.
地点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陈独秀在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辞职尚未获准,又正在筹备广东大学预科校舍经费,不能离开,乃委托包惠僧参加会议。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和北京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主席等职,正值两学年交换期间,公务繁忙难以抽身。
李大钊当时已是社会名流,行动易引注意,北方军阀政府控制甚严,突然南下,诸多不便。乃让张国焘赴沪协助党的上海发起组参加具体召开“一大”的准备工作。但他们对“一大”仍然是有影响的。
“南陈北李”没有出席“一大”
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
中国共产党“一大”部分代表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
与会代表:
13人
观看中共一大视频:
5.
奋斗目标
7.
意义
新知讲解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拥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6.
性质
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
会议内容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革命道路:
新的结果(最“新”):
马列主义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思考:新在何处?
1.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还要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1)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影响很大,名望很高。
(2)陈独秀领导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二大
上海
1.
时间
2.
地点
3.
奋斗目标
新知讲解
1922年7月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族共和国。
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
意义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二大能制定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新知讲解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纲领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条件:
2.
诞生标志:
3.
完善: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4.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课堂小结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2.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地点是(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武昌
课堂练习
C
C
3.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4.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一—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共建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课堂练习
A
D
课堂练习
【材料三】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成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5.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材料一:见年代尺。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必须同本国社会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变成改造现实的伟大力量。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达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1)20世纪,中国人民虽历经磨难,也迎来了一次次的“黎明”。请将材料一中A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同学们就“最能说明中国人民迎来了黎明的事件"展开了观点交锋,甲同学认为是事件A.乙同学认为是事件B.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历史经验。
5.
(1)A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
(2)赞成甲同学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赞成乙同学的观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甲乙俩同学都赞成:理由两者综合。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期,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并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是指(??

A.?南昌起义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D.?国共第一次台作
2.船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一段段兴衰荣辱。下列关于“船”的评述不合理是(??

①“郑和宝船”: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欧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②“示威南京的英舰”:签订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嘉兴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哥伦布船队”: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高举社会主义旗帜?????????C.?研究团体纷纷建立?????????D.?在知识分子中传播
4.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的里程碑事件有哪两个(???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6.1961年,董必武写下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所提会议涉及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A.?发动五四运动?????????????????B.?成立中国共产党?????????????????C.?创建黄埔军校?????????????????D.?筹备南昌起义
7.某校将暑假“红色旅行”基地定在上海。你认为下列在上海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A.?秋收起义????????????????????????B.?一二·九运动????????????????????????C.?中共一大????????????????????????D.?黄埔军校创建
8.新学期伊始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介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B.?发表《新纪元》一文,歌颂十月革命
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10.如今,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以下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淞沪会战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60分)
11.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二】陈独秀文摘
文摘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文摘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摘自1919年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成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图:中共一大会址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2)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具备了哪些条件?
1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回眸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发人深省的独特意义。
(1)请在D处填上正确的标题。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请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13.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材料一:见年代尺。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必须同本国社会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变成改造现实的伟大力量。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达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1)20世纪,中国人民虽历经磨难,也迎来了一次次的“黎明”。请将材料一中A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同学们就“最能说明中国人民迎来了黎明的事件"展开了观点交锋,甲同学认为是事件A.乙同学认为是事件B.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历史经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题意中的1963年回忆起四十二年前的情况,可推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识记。
2.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宝船”,代表郑和下西洋,其意义:是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②“示威南京的英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嘉兴南湖红船”,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意义: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哥伦布船队”,其影响: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故④正确,①②③错误。
A项①②③评述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船有关的我国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3.
A
【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十月革命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而五四运动以后开始在工人中传播。
?A项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和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学生既要掌握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又要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找出各自的传播特点。
4.
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其是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项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是中共一大,符合题意;
B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不符合题意;
D项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5.
D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的界定范围是1911--1920年间,又必须是中国历史转折里程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华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上实现了由专制到民主的转变,可谓历史转折的里程碑;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日益得到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喷薄欲出,可谓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A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错误,武昌起义没有里程碑意义,不符合题意;
B项《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没有里程碑意义,不符合题意;
C项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错误,《新青年》创办没有里程碑意义,不符合题意;
D项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的里程碑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0年到1920年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61”、“
四十年前”、“南湖泛舟”,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61年的四十年前,应是1921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邓恩铭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了会议,由于特务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被迫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董必武的诗正是对中共一大的记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成立中国共产党是诗中所提会议涉及的最重要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题干明确指出董必武写此诗是在1961年,而四十年前是1921年,地点是在南湖,由此可以判定该会议为中共一大。
7.C
【解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项秋收起义发生在湘赣边界,不符合题意;
B项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北京,不符合题意;
C项中共一大发生在上海,符合题意;
D项黄埔军校创建在广州黄埔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历史事件。
?
8.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理论;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③北伐战争的胜利是1927年,时间不相符合,应该排除③。
C项①②④可作为板报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9.
B
【解析】据图片可知,此人物是李大钊。
A项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的是陈独秀,不符合题意;
B项发表《新纪元》一文,歌颂十月革命的是李大钊,符合题意;
C项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不符合题意;
D项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的是鲁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有关李大钊的史实。掌握李大钊的相关历史知识,另外其他人物的贡献也要掌握。
10.
D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发生在上海。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②不是发生在上海。③发生在上海。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慨,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这就是五四运动;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空前的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④发生在上海。
D项①③④发生在上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
(1)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
(2)变化:从思想领域斗争转为政治领域斗争(或从思想解放到政治革命);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个日本。
(3)“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孙中山
“政治革命”的目的
建立民主立宪资产阶级政体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陈独秀的主张从思想领域斗争转为政治领域斗争(或从思想解放到政治革命);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个日本。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巴黎和会、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和影响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1)井冈山会师。
(2)《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发展道路是多样的,要尊重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解析】(1)D处为课本插图井冈山会师
(2)根据题中《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工人阶级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后在解放战争中不断扩大根据地直到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说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4)题中材料指向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这个探索是经历了多次的尝试,而且符合国情的,可以从这方面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会师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
(1)A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
(2)赞成甲同学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赞成乙同学的观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甲乙俩同学都赞成:理由两者综合。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从意义上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
(2)赞成甲同学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赞成乙同学的观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甲乙俩同学都赞成:理由两者综合。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