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必修3)

资源简介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命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近三年来,对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考查较多,其中产业转移的影响是近年命题的热点。
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或区域经济发展统计图等相关资料进行产业转移相关内容的考查是常见的高考命题方式。随着我国不少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今后对产业转移的考查可能要加大力度,值得关注。
3.关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在近三年高考中考查较少,往往以坐标图和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命题。
【备考策略】
1.针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相关内容,复习时要密切结合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调配的必要性。并应学会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影响。适当关注我国能源调配的相关时事。
2.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复习时应掌握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把握其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产业转型、转移的方向。
3.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了解其区域的基本特征,解读热点地区的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准确把握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以灵活应对该部分知识。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特别提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21世纪教育网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2)发挥了经济、技术,推动力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21世纪教育网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要点名师透析】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及其意义的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开工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分析涉及工程建设背景(原因)、工程建设的意义等,结合我国西气东输,总结各方面的分析思路如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名师点拨】 从经济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从环境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数千千米的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而且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10年9月,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经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66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煤炭运输7 8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亿吨,惠及人口超过3亿。
材料二 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道示意图
(1)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______的能量。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
A所表示的_______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________市。
(3)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有何特征?
(4)下列说法属于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的是(多选) ( )
A.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B.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
C.增加就业机会
D.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E.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5)“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线路经过地区及有关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以及我国西气东输的背景分析解答。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能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上海,这项工程一方面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答案:(1)太阳辐射 (2)新疆维吾尔 上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
(4)ABCE
(5)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的减轻,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相关产业的拉动,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二、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
2.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
(2)南水北调三线比较
3.晋煤外运
【名师点拨】 目前,我国晋煤东运至沿海运煤通道主要是以三条铁路线为主,分别是:大秦线;神(神木)黄(黄骅港)线;焦(焦作)-兖(兖州)-日(日照)线。
【例题】2010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期间建设的四大工程,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
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__工程和
__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__工程。
(2)西电东送北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
B.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最大
C.工程能完全解决北方地区供水紧张的矛盾
D.工程能缓解北方灌溉区土壤的盐碱化
(4)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
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建设。从四大工程各自的特点分析解答。煤炭转变为电能输出,一方面减少了铁路等的运输量,另一方面减轻了调入区环境污染,并且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经济效益。南水北调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而建设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东线工程可以借助原有的京杭大运河河道,减少了工程量。但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完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只能够缓解用水紧张矛盾。土壤的盐碱化与气候干旱、地下水水位升高等因素有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是针对我国能源和生产力地区分布不平衡而建设的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对缓解上海能源供应紧张和减轻环境污染都有一定帮助。
答案:(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2)山西 煤炭 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减轻了能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3)A
(4)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5)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高考真题感悟】
(2010·全国文综Ⅱ·T39)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 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下图)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1)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 )
(提示:sin45°≈0.71)
A.1 300km B.1 800km
C.1 000km D.2 100km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与我国相邻,其中哈萨克斯坦是最大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
(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东到我国新疆的霍尔果斯。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我国的能源需求状况。第(1)题,将图中天然气管道折算到45°N纬线上,大约跨22个经度,经计算22°×111km×cos45°可知,较为接近的数值为1 800km。第(2)题,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管道开通的积极意义,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能源合作的策略。
【参考答案】(1)B
(2)积极意义:有利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主要战略:建立平等互利的能源合作机制,签订完善的投资贸易协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200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曲线图为背景,考查能源跨地区调配及原因。对我国不同地区能源供需状况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2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
【参考答案】1.C 2.D
【考点模拟演练】
一 、选择题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图,完成1~3题。
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3.2010年元月,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较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是( )
①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
②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
③经济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
④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1选D,2选C,3选A。第1题“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第2题,越南煤与晋煤相比较,品质不占优势,但其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第3题,南方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是冬季经常出现的现象,这与冬季取暖用煤有关,同时也与交通受阻有关,2010年元月渤海出现罕见的海冰覆盖,使得北煤南运不畅。
2010年8月31日,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初步测算,川气东送工程实现年输120亿立方米净化气后,相当于每年提供约1 457.16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696.6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79.82万吨,管道沿线城市清洁能源一次消费结构比例可由3.27%提高到4.23%。结合下面两图回答4~6题。
4.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③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较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6.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变化是
(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③煤炭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④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幅度最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4选C,5选C,6选D。第4题,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与轮南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第6题,读图可知,2010年煤炭仍然是我国消费的主要能源,虽然其消费比重降幅最大,但并不代表其消费量会大幅下降。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7、8题。
7.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8.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7选D,8选A。川、渝地区地势起伏大,处于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增加下泄水量。
读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示意图,分析回答9、10题。
9.巴基斯坦兴建西水东调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印度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发展航运
C.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该工程早期由于系统不完善,极易产生( )
A.印度河断流 B.沿线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解析】9选D,10选B。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不足3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巴基斯坦耕地集中在印度河平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靠灌溉。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即将西三河(印度河、杰卢姆河及杰纳布河)的水调到东三河(萨特莱杰河、比阿斯河及拉维河),解决东部农业生产用水的来源。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自流引水,其水位均高出两岸, 同时由于排水不足,蒸发旺盛,导致土地渍涝,土壤盐碱化。
(2011·长沙模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总投资约1 420亿元,西段于2009年12月31日16时建成投产。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B.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
C.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管道是流体的最佳运输方式
1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的意义有
( )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管道运输是运输流体的最佳选择,这是其优势而不是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第1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将天然气运往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便于我国进口中亚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同时更拓展了我国天然气的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1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的意义有
( )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管道运输是运输流体的最佳选择,这是其优势而不是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第1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将天然气运往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便于我国进口中亚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同时更拓展了我国天然气的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二、非选择题
13.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中国继三峡工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河南、湖北两省丹江口库区共需搬迁33万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3)从上图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4)根据下图分析,北方________季节缺水,长江______季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跨流域调水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原理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起点是丹江口水库,与东线相比,其有利因素是:水源稳定、水质较好、自流输水。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夏季水量最大。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可以通过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库来调节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第(5)题,措施应从“节流”方面回答。
答案:(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措施。
(2)水循环 水平衡
(3)最大区别: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越黄河前则要逐级提水。 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4)冬春 夏 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库,调节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4.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正确的选项是( )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21世纪教育网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目前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源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输入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4)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珠江支流)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解析】第(1)题,三条通道都主要输往东部用电量比较大的工业区。第(2)题,北路所涉及的煤炭资源的传统输送方式是铁路运输,现在将输煤变为输电,可对京津唐地区的交通及环境带来有利影响。第(3)题,要注意“该能源供应地”这几个字,水电需要建水电站,这样,可以综合分析建水库的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第(4)题,主要侧重分析水能开发,主要从水量和落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A (2)首先是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是京津唐地区燃煤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3)为水电站修建的水库,使长江上游河道水量增加,通航能力增强,促进了水运发展;水库可养殖水产,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业;建设水电站又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运输业、建筑业及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利于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