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5.3等效电路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5.3等效电路 教案

资源简介

等效电路 教学设计表
课题 《等效电路》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章节 第五章第三节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措施1、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2、利用白板学科教学工具以及通用工具教会学生从实际到抽象的认识
学习者分析 学生熟练掌握了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乐于合作探究
教学 环节 活动
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境1、(思考与讨论):
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难题。在维修爷爷的收音机时,小聪发现收音机中有一只10欧的电阻坏了,可小聪手边只有几只5欧的定值电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白板课件展示 白板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出猜想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情境2、
复习回顾
伏安法测电阻;
回顾:
做电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模拟实验室中选择实验器材后,学生连接实物图)
电路的等效电阻:
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也就是总电阻)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几个导体串联后的等效电阻可能等于它们的电阻之和。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暗箱中的电阻)实验分为8组。暗箱设置情况(1)两组两个阻值不等的电阻串联(2)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3)两组一个电阻串联(4)三个阻值不等的电阻串联(5)两个阻值差距较大的电阻串联(6)两个电阻并联

利用电子白板学科工具把电学元件拖到相应的位置,请同学进行实物图连接。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新课 实验探究 学生直观感知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相当于增大了电阻的长度,比每一个电阻都大 学生观察感知
+ 利用白板复制功能直观展示串联电路等效电阻

学生理论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复习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欧姆定律。 学生分组讨论后理论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 I=U/R
∴ U=IR U1=I1R1 U2=I2R2
又∵串联电路U=U1+U2
∴IR=I1R1 +I2R2
而串联电路I=I1=I2
∴ R=R1+R2 学生利用白板板演推导过程并负责对推导过程进行解释。
利用书写笔的批注功能进行注解





复习应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进行计算 例题:
有一只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Ω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的作用。
从实验可以看出,串联的电阻变大分压也变大
学生思考后板演
(可能的答案:因为是串联电路,所以电阻R2分去的电压: U2=U-U1=6V-2.5V=3.5V
电路中的电流:I2=I1=U1/R1=2.5V/8.3Ω=0.3A
需要串联的电阻:R2=U2/I2=3.5V/0.3A
=11.7Ω
答:需要串联一个11.7Ω的电阻。
从例题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
充分利用白板板书功能,请学生到前面板演做题过程
课堂小结(晒晒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掌握串联电路等效电阻的特点 ?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两个电阻串联,则R=R1+R2
? 几个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
学生回忆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





熟练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堂检测
1.在维修爷爷的收音机时,小聪发现收音机中有一只10欧的电阻坏了,可小聪手笔边只有几只5欧的定值电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6Ω与 Ω的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为30Ω。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是6V,电阻R1=4Ω,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2V,求:R1中的电流强度和电阻R2。
6.有一电阻为20Ω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0V。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2V,要把电灯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学生练习
展台
学生进行展示
(讲解做题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