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 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鱼、海豚、猫、大象等。 3、无脊椎动物∶ 蚂蚁、蜗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4、脊椎一般是指脊柱,在我们身体背部中间。脊椎是一节一节的,由很多块椎骨组成,具有支持躯干、负重、减震、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等功能。 5、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 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6、我国有100 多种闻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物,如扬子鳄、大熊猫、东北虎等。 7、鱼类的共同特征∶身体呈纺锤形,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上下颌摄取食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卵生。 8、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鱼类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 9、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1)背鳍和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2)尾鳍推动身体前进,控制身体前进的方向。 (3)胸鳍可以推动身体前进,也可以使身体转弯。 (4)腹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 10、鱼鳃生长在鱼头部两侧,是鱼的主要呼吸器官。鱼用鳃呼吸时,水流从嘴流入、从鳃流出,在通过鳃的时候进行气体交换。11、鸟类共同之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体表覆盖羽毛,用翼飞行、体温恒定、卵生等。 12、鸟类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13、正羽的羽管中空,减轻了鸟的体重,有利于飞行。正羽表面防水,保持了鸟的体温。绒羽细小而柔软,减轻了鸟的重量,有利于飞行和保温。 14、喙(即是鸟的嘴)主要用来获取食物,例如∶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是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与它的捕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1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璞,使得脚掌宽大,不仅适应在陆地上行走,而且在水中游动时也更省力。 16、鸟的足各不相同,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17、哺乳动物是恒温脊椎动物,胎生繁殖后代,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一般全身都长着毛。 18、哺乳动物的脂肪都有保温的作用。 19、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飞行(蝙蝠)、奔跑(马…….)跳跃(袋鼠.....)、游泳(鲸.....)等。 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4、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5、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结论也不相同。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7、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8、按运动轨迹可以将运动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9、有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这样的运动被称为复合运动。 10、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1、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12、同一种物体,运动时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