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2.犯罪的含义?3.犯罪的特征?4.刑罚的含义?4.刑罚的分类?5.如何预防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了解罪与罚盗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非法拘禁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探究与分享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违法行为的关系?不同点违反的法律法律后果社会危害性实例内容名称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最严重(犯罪)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杀人欠债不还2.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犯罪的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2014年11月5日中午,在哈密市第四中校园停车场处,被害人陈某某因琐事与被告人王某发生争执,后被告人王某用铁制利器将被害人陈某某的胸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经审,被告人王某犯罪时已满十五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在上述量刑幅度内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学生因琐事校园内持刀行凶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案例分析4.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5.刑罚的种类?刑罚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不予关押,限制一定自由,3个月上2年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短期剥夺人身自由,1个月上6个月下,数罪并罚不超过1年。3年,3~10年,10年上分别为短期、中期、长期徒刑。单独使用同时使用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观看视频“人民的名义”关于刑罚片段。案例分析“杭州保姆纵火案”2018年2月9日9:30分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莫焕晶放火、盗窃案。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主刑:有期徒刑五年、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金一万元6.如何预防犯罪?二、加强自我防范阅读课本P55“相关链接”,结合“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思考:是否未成年就不需承担法律责任?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探究与分享: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首先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不良的行为,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最后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很多违法犯罪行为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123456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123456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3)我们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5.2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课堂小结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如何预防犯罪?犯罪的特征?犯罪的含义?刑罚的分类?刑罚的含义?1.(2018湖北咸宁中考)2018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A.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B.触犯了刑法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C2.(2019广东汕头潮南区月考,5,★★☆)在校园里常会听到一些调皮学生的口头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你认为这种观点()A.错,只要有了小缺点、小错误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B.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多大联系C.错,有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将可能走向违法犯罪D.对,只要不犯大错误,小打小闹没什么C3.当前我国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的趋势。针对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无法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B.吸毒是犯罪行为,永远不要尝试第一次C.未成年人吸毒应给予管制的处罚D.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D2.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民李某伙同5人,在一年中先后作案56起,盗得正在使用的变压器中铜质金属线等材料200多千克,造成直(间)接损失300多万元。经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李某等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你认为()①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②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③无期徒刑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刑罚方法④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应受刑罚处罚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B3.多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因在校纪律差、无心向学而犯罪的有90人,因好奇吸毒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有32人,因沉迷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有32人。这说明()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D5.2预防犯罪1.如何预防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预防犯罪.pptx 未成年犯罪.mp4 爱剪辑-人民的名义.mp4